《親子天下》召集人潘乃欣發表「過曝世代中小學生心理韌性調查」結果。楊煥世攝
你的孩子會「害怕失敗」嗎?遇到挫折時,他最常向誰尋求協助?為了瞭解孩子想法與身心狀況,《親子天下》「過曝世代中小學生心理韌性調查」,首次掌握全臺中小學生心聲與樣貌,結果發現,逾3成兒少手機一離身就焦慮,國中九年級生每4人就有1人日花4小時以上使用社群媒體;而在現實生活中,有近3成遇困難時找不到大人幫忙;每10人有超過3人害怕失敗,顯示現代孩子身處過度暴露在網路之下的「過曝世代」,心理韌性是這時代必備的軟實力。
《親子天下》今(2024)年3到4月,針對2008到2013年間出生、現就讀國小五年級到國中九年級的孩子,執行「過曝世代中小學生心理韌性調查」,最終回收全臺22縣市共499所校、9464名學生回填的有效樣本,分析後有以下3大重要發現:
發現1:愈長大愈焦慮!
逾3成兒少手機離身就焦慮,會考生每4人有1人日用社群逾4小時
調查發現,校園不只是生生用平板,也幾乎是人人有手機,高達87%的兒少擁有自己的手機、34%學生手機離身時會焦慮,也有學生在問卷開放題中坦言:「遇到困難時,我最先向手機求救」、「生活中最大壓力來源是手機一直被媽媽沒收」。調查也發現,半數(50%)兒少在社群發文時,在意他人是否按讚、留言;39%學生就連滑手機看到朋友的發文,都會感到焦慮。
值得注意的是,年級愈高,擁有手機的比率、對手機離身的焦慮、對社群發文的焦慮就愈高,即將面臨國中教育會考的九年級生對於「手機離身」的焦慮比例高達43%,重度使用比例也是各年段中最高,每4人就有1人,每天花超過4小時使用社群媒體。
【圖表1】逾4成國九生會因手機不在身邊而焦慮
發現2:年紀愈大愈求助無門!
近3成學生遇困難找不到大人協助;「同學」是最熱門求助熱線,老師的優先順序在爸爸前面
回到現實生活來看,校園現場學生無動力學習、「從學習中逃走」問題依舊存在。調查發現,兒少年紀愈大愈不喜歡上學,當學生的壓力也隨年級漸升:全臺不到7成(31%)中小學生喜歡上學,九年級生不喜歡上學比率近半(47%),同時,全臺36%學生覺得「當一個學生壓力好大」。
針對壓力來源分析,會發現56%兒少認為主要壓力來源是學業。最多學生不喜歡的學科中,以「數學」占比24%比率最高,「英語」則以20%緊追在後;有30%學生表示自己聽不懂上課內容,九年級生聽不懂占比更達41%,形同「教室裡的客人」。
調查同時發現,有61%兒少表示聽不懂課程內容時「不敢主動發問」,而對於整體生活與學習的困境,有28%孩子覺得「找不到大人幫忙」。在找對象求助時,有30%學生優先找同學求救,占比最高,其次依序是媽媽(29%)、老師(14%)、爸爸(11%)。
【圖表2】年級愈高,愈覺得沒有大人能幫自己
發現3:每10人就逾3人害怕失敗,臺灣兒少亟需建立心理韌性
評比全球15歲學生的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畫(PISA)2018顯示,臺灣名列「害怕失敗」排行榜榜首,時隔6年,《親子天下》調查發現,仍有33%孩子「因擔心失敗就不嘗試」,正值15歲的九年級生比例更高達41%。
【圖表3】年級愈高,愈害怕失敗
學生是否足夠的學習成就感,以及是否獲得稱讚肯定,是影響心裡韌性的關鍵因素。調查結果發現,具以下10大特質的學生「最不怕失敗」:
註|將圖表5與問卷中13個題目交叉分析,得出此表結果。
親子天下媒體中心總編輯陳雅慧表示,現在的孩子身處生生用平板、人人有手機,且手機與網路就跟空氣一樣成為必需品的「過曝世代」,如何打造心理韌性是比學科學習更難的挑戰。她呼籲,政策面上,應提供資源、支持教師協助學生進行SEL(社會情緒學習),提供家長方法、支持用身教教導SEL,也要建構讓孩子能夠安心失敗、在失敗時願意說出來的環境,「這是我們大人現在的功課,也是未來孩子能不能幸福的關鍵!」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主任秘書張永傑指出,該調查讓教育部有機會瞭解兒少想法,也有機會反思教育能如何鼓勵學生表達困難、建立對自我認識。
衛生福利部心理健康司司長陳亮妤指出,在賴清德總統的「健康臺灣」政見中,已提出將SEL納入教育部課綱中,是政府對於兒少心理韌性培育的一大步。衛福部也會協助教育部,共同努力讓SEL在臺灣被落實。
培養心理韌性,為孩子建立安心環境、一起找意義
想培養過曝世代孩子的心理韌性,可以怎麼做?米露谷心理治療體系策略長、臨床心理師陳品皓指出,身處過曝世代,孩子的自我認同容易受到網路世界、人際影響,變得脆弱;家長在陪伴孩子建立自我認同的過程中,可以記得「挫折=挑戰-意義」的公式,決定挫折是否巨大的關鍵,不在挑戰有多大,而是意義有多大,陪孩子找到挑戰帶來的學習與意義,孩子自然能找到面對與減少挫折的方法。
長期推動SEL的臺灣芯福里情緒教育推廣協會創會理事長楊俐容表示,愈來愈多家長與孩子的互動模式從批評,改變為稱讚,但孩子的韌性卻沒有提升,其中關鍵或許是只針對成果稱讚,較少給予對於努力過程的鼓勵跟肯定,讓孩子擔心「是否有天我不優秀了,就不會得到家人的支持?」她提醒,要為孩子創造安全成長環境,需要給予關懷、支持與正向回應,也期待政府部門提供家長合適的方法與工具,給予教養上的支持。
育有三個孩子的臺北市家長協會理事長胡語姍指出,家長有時難免緊繃、擔心孩子落後他人,但幽默放鬆一點,才能營造相對安心的家庭環境;她分享建立沒有儀式感的聊天習慣,不是一定要坐定才可以聊天;瞭解孩子的強項;給予稱讚時不要空泛……等方法,都能幫助親子建立良好關係。
在全校推動SEL的新北市永平國小校長唐永安表示,在校園現場,有些學生會因情緒管理能力不足,導致與師生產生衝突,因此決定決定將情緒教育放入校定課程中;他不諱言,要從課堂鼓勵學生、學習SEL其實很難,「但有難度才要去挑戰!」長期實施可以看到學生的改變,而家長給予孩子關心時,也要多聆聽孩子心聲、瞭解他們在看什麼,跟兒少在同一個脈絡裡面,才不會變成親子關係的局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