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東教育創新思維!美學未來教室打造孩子的創意基地

竹湖國小將老舊教室改造成智慧創客教室。

在臺東縣的教育現場,已經感受到一股逐漸成形的美學風潮。自106年起,縣政府便積極投入資源,推動美學未來教室與社區共讀站的建置,至今已分別設置了43間美學未來教室與21個共讀站。這不只是空間的改變,更是一場思維的革新。

這些美學教室的設計以學生為學習主體,強調空間美感與智慧科技的融合,讓學習不再只是單向灌輸,而是孩子們主動探索與參與的歷程。電子白板、虛擬實境VR、AI互動系統等工具紛紛進入教室,協助教師因應課程需求,更靈活地引導學生學習。在這樣的情境中,孩子的學習力與品格力同步培養,也開啟了更多元且具文化意涵的學習經驗。

虛擬實境VR、AI互動系統等工具紛紛進入教室,更靈活地引導學生學習。

此外,臺東各校也充分發揮在地文化與環境的優勢。例如,三仙國小以海岸阿美族的「寶抱鼓」為主題,結合自然史館的內容,創造出富含地方色彩與科技交融的學習場域;竹湖國小則將老舊教室改造成智慧創客教室,提供學生動手實作與創意發想的空間;鸞山國小融入布農族的祭儀文化,透過互動式影像與感應系統,讓學生身歷其境地理解傳統文化;桃源國中則透過創新藝文教室的建置,不僅保存布農族的傳統歌謠,更運用直播與動態追蹤等技術,記錄學生的學習過程並與他人分享。

三仙國小以阿美族「寶抱鼓」為主題,創造出融合地方文化與科技的學習場域。

這些教室的誕生,來自教育人員的創意與辛勞,也展現出教師對學生學習品質的深切關懷。教育處處長蔡美瑤表示,希望透過美學教室的推廣,引導縣內國中小重視學習空間的改造與美感思維的融入。在科技與美學交織的場域中,教師得以展現更多教學可能,而學生也能在安全、舒適又富啟發性的環境中成長。未來,縣政府仍將持續投入資源,支持教學空間的升級,培育出具備創造力、美感素養與科技思維的新世代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