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4年數位學伴計畫共計19位偏遠地區國民中小學傑出帶班老師獲獎。
教育部日前舉辦 「114年傑出人員選拔頒獎暨成果展」,一共表揚了75位在數位學伴計畫中表現優異的老師與大學伴。其中包括19位國中小傑出帶班老師、21位大學端傑出帶班老師,以及35位傑出大學伴。這些得獎者不只是教學上的典範,也展現了數位學伴計畫20年來在縮短城鄉差距上的努力與成果。
數位學伴 × AI:教學新典範
數位學伴計畫自推動以來,一直以數位工具支持偏遠地區孩子的學習。今年更特別強調AI工具的導入,鼓勵大學伴運用教育部《和AI做朋友》教材、數位學習平臺上的議題課程,幫助小學伴善用AI進行探索與學習。
營運中心主持人呂慈涵主任提到,科技不是取代老師,而是延伸老師的可能。她強調,計畫不只是讓大小學伴在線上互動,更希望藉由AI的加入,豐富課程設計、提升學習效果,讓「教與學」成為雙方共同成長的旅程。

114年傑出人員選拔頒獎暨成果展。
專家觀點:生成式AI助力教學
典禮中,也邀請到「數位教學指引3.0」研發團隊主持人、國教院洪詠善研究員分享生成式AI在教學中的應用。
她指出,AI可以幫助教師在備課、課堂互動與學習評量上更有效率,例如提供適性化學習建議、協助學生進行探究與創作。不過,她也提醒,AI的使用必須以「人」為核心,老師的專業判斷不可或缺,同時還要納入資安、法律與倫理的觀念,才能真正發揮教育上的價值。
活動中,現任桃園市復興區蘇佐璽區長(前介壽國中校長)也受邀說明數位學伴計畫在偏遠地區國民中小學數位學習與人才培育的影響力,藉由線上數位學習的方式,大學生進行教學互動,讓學童可以感受到有人在支持學習的道路,也讓學童有機會透過數位學習翻轉自己的人生、翻轉城鄉社經困境,甚至長大後有機會可以貢獻自我,進一步回饋社會。

大小學伴透過數位工具進行數學題目計算。
二十年里程碑,教育新啟程
教育部指出,數位學伴計畫走過20年,從單純的線上陪伴到今天導入AI,不斷因應時代需求創新。這不僅是對偏鄉教育的一份支持,也是在為臺灣教育培養數位素養與自主學習的新力量。
透過每年的頒獎典禮,不僅肯定了教師和大學伴的付出,也象徵著數位教育邁向新階段。隨著AI的加入,數位學伴計畫將持續成為連結資源、縮減落差的重要橋梁,陪伴孩子在學習路上走得更穩、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