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酷課APP推出減碳日記功能,打造校園低碳新日常

臺北市酷課APP推出減碳日記

為了響應 2025 年「世界無車日」,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特別在「親師生平臺/酷課 APP」上,推出全新的「減碳日記」功能。這項新工具不僅能幫助學生養成綠色交通的習慣,也讓老師和家長更容易掌握學生的環保行動,開啟校園裡一場有趣又實用的減碳運動。

從「減碳存摺」到「減碳日記」

其實,酷課APP早在113年4月就上線了「減碳存摺」功能。只要家長線上同意,學生就能用數位學生證搭乘捷運、公車、高鐵、臺鐵甚至 YouBike,APP會自動紀錄並計算減碳數據。短短幾個月,已經有近 5 萬名學生加入,成果十分亮眼。

這次升級推出的「減碳日記」則更進一步。學生可以自己輸入住址,選擇每天上、下學的交通方式,不論是走路、騎腳踏車、搭電動車,甚至臨時的課外活動路線,都能打卡記錄。系統還會把減碳量轉換成「替學校、地球種下多少棵小樹」的圖像,讓孩子直觀瞭解自身對減碳的貢獻。

家長、老師一起參與

為了讓記錄更方便,APP設計了「常用地址」功能,如果有時忘了打卡,系統會自動補上,避免數據中斷。家長也能幫忙代打卡,未來更會結合「角色成長」遊戲任務,讓親子在互動中一起培養低碳生活的習慣。

老師端的功能也很貼心,「減碳日記」提供完整的數據統計,教師可以依年級、班級快速查看學生打卡次數、減碳量,甚至整個校園的總成果。不需要再發紙本調查或手工統計,大幅減少行政負擔,同時也能作為環境教育的即時教材。

打造智慧校園的新日常

教育局強調,「減碳日記」是在「減碳存摺」的基礎上再進化,不只是幫助學生養成記錄的習慣,也提供學校精準的數據管理,為環境教育政策鋪路。

未來,教育局將持續整合更多功能,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同時,也能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永續價值。希望透過這項新功能,讓減碳不再只是口號,而是臺北市校園生活的一部分,成為孩子們每天習慣的一個小動作,卻能為地球帶來長遠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