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預言:電子認證文憑將帶動大學轉型

免出國在國內修學分,拿國際文憑的趨勢,將帶動大學轉型。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3月5日報導指出,近三年來各種預言網路課程科技,將為高等教育帶來衝擊的說法不斷釋出,但是真正將改變大學教育的,應是下一波網路文憑時代的到來,屆時,電子化的網路文憑認證才將真正衝擊現有的實體大學教育,帶來新的教育革新浪潮。

 回顧從2012、2013年至今,科技已經展現其對教育的強大影響力,「大規模網路開放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MOOCs) 成為高教熱門話題、科技驅動(Technology-enabled)及能力本位(competency-based)的學位挑戰傳統學位取得模式,各界紛紛預言電子網路科技所創造的大規模網路開放課程,將為高等教育帶來衝擊、徹底改變大學教育。

不過,隨著新年度2015年的到來,我們看到傳統高等教育仍然蓬勃發展,入學人數仍然不斷升高,雖然免費或收費低廉的「大規模網路開放課程」(MOOCs)也在同時間不斷擴大、成長,註冊人數不斷增加,但是似乎並未對大學教育產生如預期般的衝擊。

紐約時報報導分析,傳統的高等教育文憑學位代表四個趨勢:

第一,就菁英大學而言,該文憑代表最好的、最優秀的識別,這是一個極為有價值的身分代表,所以即使是「哈佛大學退學」和「哈佛大學畢業」在市場上的價值是一樣的,因為這代表他優秀到足以進哈佛大學;

第二,學位代表大學學分集合的意義與結構,大學學士學位代表取得相當於超過120個學分數,意味著畢業生修習了主修或副修等不同領域的學分與能力。

第三,研究所畢業也需要大學的學歷,雖然過去在十九世紀只要有興趣的人就可以進入法學院,但在1869年Charles Eliot 擔任哈佛大學校長之後,便規定研究所及專業學院必須具備大學文憑者始可進入。 

第四,大學文憑也在政府的施政中成為人力資源的重要基準,包括教師必須要有學士學位以上。

因為這些重要性,所以儘管「大規模網路開放課程」(MOOCs)流行,但只要它不授與學問文憑,就比不上傳統大學的競爭力。這也是為甚麼近來各個網路課程系統都朝向發展授證、認證系統之方向努力之原因。

Mozilla基金會(The Mozilla Foundation)在過去幾年來,積極發展一套稱為「開放證章」(the Open Badges project)計畫,這是電子認證的系統,提供教育單位或學術機構運用,透過各類電子化的證據資料,可以辨識特別的能力與知識。

目前包括密西根州立大學、依利諾大學正在嘗試透過該系統發給電子認證,另外包括史密松寧博物館(Smithsonian)、大紐約Y.M.C.A.等機構也都在嘗試中。這個系統最重要的意義是,他們所認證的知識與技能並不只限在學校中的學習,包括在生活、家中、職場、教會、社區等地方的學習均可。

另外,包括「大規模網路開放課程」(MOOCs)的提供者像edX、Coursera等也都在設法開發認證系統,在Coursera上課的人可以透過「頂石計畫」(capstone project),花費470美元取得認證,例如,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在Coursera開設的資料科學序列(Data Science sequence)課程,學生便可以在修完課程、經過認證獲得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及Coursera雙方均任可的學分及課程認證。

電子認證系統比起傳統的大學成績單,更可以提供其學習的內容及情形、程度的解釋與證明,雖然這對於學校及職場雇主都是一項挑戰,如何判斷其學習品質,而非只憑學校名稱來聘用。為此,卡內基美隆大學也正在發展一種機器可以判讀的電子文憑,協助雇主瞭解其聘用人才的知識與技能內涵。

紐約時報指出,接下來將課程學習認證制度化及系統化的努力,才是「大規模網路開放課程」(MOOCs)所將為高等教育可能帶來的最大影響力,這也是邁向新未來世界的電子化時代的同步趨勢。

資料來源:The New York Times (2015,March 4). Here’s What Will Truly Change Higher Education: Online Degrees That Are Seen as Official. Retrieved from http://www.nytimes.com/2015/03/08/upshot/true-reform-in-higher-education-when-online-degrees-are-seen-as-official.html?ref=education&abt=0002&abg=1

教育部電子報656期 2015-03-12

★教育新知不漏接!立即加入教育家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