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台東大學任教20年,投入偏鄉教育的實證研究補救教學若從小2開始,成功率可高達8成但絕對不是用「再教一遍」的方法⋯⋯
偏鄉孩子需要什麼樣的教育?快樂或是學習?
國家教育研究院副院長曾世杰認為,偏鄉孩子學力低落,已經成為不得不重視的社會問題,如果沒有積極且正確的介入,偏鄉的學習落差會愈來愈嚴重,不但孩子未來選擇受到侷限,國家也會付出代價,包括:稅收減少、社會福利增加、犯罪增加、健康狀況較差等等。
曾世杰在到國教院任職前,在台東大學任教20年。他永遠記得,第一次到部落的教會教高一的小億(化名)英文時的震撼。當曾世杰講到單字“now“,小億連「現」「在」都寫不出來,隔年,小億因為喝酒車禍成為植物人。
小億的處境並不獨特,是偏鄉基本學力低落的縮影。
曾世杰曾在2006年針對基測分數做過分析。當年全台灣平均分數是150,台東縣平均分數114;台東縣裡,沒有打棒球的學生均是119,打棒球的學生平均47。47分剛好等於猜測:也就是說,不識字的幼兒園小孩拿到試卷隨便猜也是47分。
偏鄉學習弱勢,可以逆轉
曾世杰認為,這樣的狀況並非無法逆轉,他研究偏鄉學生學習低落,根據實證研究提出方法:
一、及早介入,提供有成效的補救教學:
「有沒有輸在起跑點這回事?當然有!」曾世杰研究指出,為學習落後的孩子提供補救教學,在小二時提供,82%學生有個機會回到同儕水準、三年級以上46%、五到七年級剩10-15%。但要發揮成效必須是「專業的補救教學」,若只是用白天的老師、教材,將孩子聽不懂的部分重新講一次是不會有效果的,必須有專業的教材、足夠訓練的老師,以及具體的成效評估。
二、普通班的有效教學:
與其投入大把預算為落後孩子補救教學,偏鄉教育更迫切需要的是提升普通班的教學效能,讓「每一間」教室都有效教學,每個孩子的落後可以「即時」被回應。「不能只有信念與熱情,還要有高品質的教與學。」曾世杰認為,單獨的老師很難做到,國家必須提供優質的課程與教材,鼓勵老師形成團隊改變。
三、學校評鑑的改革:
曾世杰認為,目前的學校評鑑引導學校重視特色更勝基本學力,認真的把每個孩子的讀寫算帶上來的學校,不會被看見,也不容易申請到額外資源。
四、做孩子生命的伯樂:
在制度的改變之前,每個成人都可能改變孩子的一生成為孩子生命的伯樂。當一個人總是打零工、過著困頓居多的生活時,想起曾經有一位老師真心對他好,因此對這個世界心存感激。
在許多家庭失功能的偏鄉,學校的專業與投入將改變孩子的未來,也是國家的未來。
2015-07 親子天下
★教育新知不漏接!立即加入教育家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