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班做公益 凝聚向心力

新學期開始,如何凝聚班級向心力?不妨試試全班一起做公益吧!不管是認養貧童、一天一元銅板響應閱讀等,都是好點子。退休校長丁澤民分享自身經驗及觀察。

每個家庭、班級、學校、機關、組織或社會都有凝聚彼此向心力的方式,可能來自於血源、親情、內部規範、共同興趣、聯誼活動、共同信仰、共同的命運聯結或⋯⋯等,而不同的凝聚方式,影響了團體的行事準則及外人觀感,間接決定外人對該團體的評價。

我們對當前的社會風氣有些擔心,認為個人與組織的道德堅持不若以往,導致國家競爭力與社會穩定度的下降,人們的幸福感隨之減少。因此,亟待重振學校的品格教育,教育人員也認為這是重要的教育責任,期待能為品格教育貢獻一份心力。

愛與榜樣 最佳品格教育

教育有句名言「教育無他,唯愛與榜樣而已」,這句話極其明確的指出品格教育的核心就是「愛與榜樣」。以「愛」為出發點來思考、選擇我們的行為表現,簡言之「那就是利他行為」。以「榜樣」來教導我們的學生,是最有效的教學方式,而「教師與家長」是最好的示範榜樣。所以,教師與家長親身示範利他行為就是最好的品格教育。

當前,社會存在著許多弱勢的族群,也有許多不理想的現象,歸根究底,那是政治、制度、文化、教育、風俗等各種因素複雜交錯作用的結果,實難以簡單的措施改變現狀。

但是,我們相信「凡走過必留下痕跡,有行動就有機會」,如果「教師與家長」能以實際的行動,帶領自己的家庭、家族、班級或組織共同實踐某些公益活動,使其成為團體共同關心的話題,以實際行動點燃社會的「公益風氣」,既可以更凝聚彼此情誼,亦為社會帶來新的生活習慣,品格教育就自然而然在日常生活中得到落實。

銅板公益活動 團體討論響應

實施模式舉例:「銅板公益活動」

一、運作模式

1、銅板原則:為能鼓勵更多的家庭、團體、組織,不分年齡相信地他們也有能力行善,也期待鼓勵校園內能產生班級的團體善行,金錢付出以「每日只可付出10元(含)內」為原則。

2、團體原則:為凝聚親近家人、朋友、同學或同仁間的關係,公益活動的募款對象必須是認識且較固定的。

3、公益原則:募款運用對象必須是家人以外的人或組織。

4、持續原則:公益活動要持續下去,最少三次以上,能運作越久越好。

5、共識原則:公益活動內容是團體討論後產生,團體成員都知道內容及過程。

6、參與原則:鼓勵團體成員都積極參與,尤其在形成共識及執行公益活動時。

7、快樂原則:執行公益活動時結合團體活動,使公益活動伴隨著快樂的時光。

8、易行原則:如果計劃內容較大,鼓勵分成幾個次計劃,同時併行或是接續完成,各次計劃的成員可以重複或加入新成員。

★教育新知不漏接!立即加入教育家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