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學校從公民教育學習文化包容

如何透過公民教育加強青年學子公民素養、促進文化包容,各國越來越重視。

法國世界報(Le Monde)報導,法國去年連續發生兩次恐怖攻擊事件後,許多學校著手推動相關公民課程,引導學生以客觀、理性及全面的角度看待攻擊事件,並認識法國共和國自由、平等、博愛和世俗化的精神。

報導指出,去年當法國各級學校為查理週刊恐攻事件罹難者哀悼時,巴黎郊區多所有多數伊斯蘭學生就讀的學校傳出拒絕配合哀悼的聲音。當時,這些學生言論並未獲重視,還有學生認為自己被法國社會排斥;有老師憂心若學生聲音持續遭到壓抑,將會造成社會裂痕。

推動公民教育的以歷史和法語兩科老師為主,以巡迴講座和工作坊形式,從歷史脈絡幫助學生認識共和國的價值、政教分離的世俗化原則和有關社會正義的議題,並幫助學生認識伊斯蘭發展背景和其真正的精神,避免學生受極端思想影響。2015年5月時,法國教育部也組成「公民支援部隊(la Reserve citoyenne)」在學校和教育活動現場傳達共和國價值,目前志願者有5429位。

在政教分離原則上,教師致力破除「政教分離等於反對宗教」迷思,引導學生理解此原則的存在是為了讓不同信仰的人享有更完整、不受政治力介入的宗教自由。

在引導學生思考社會正義問題時,有些教師會請學生寫下自己理想中的社會政策。學校安排這些課程和活動,主要是為引導學生思考、對話,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也學習聆聽、尊重與自己看法不同的人。而為維持理性氛圍,學校多半避免舉辦訴諸感性的紀念追悼活動。

大專校院方面,因為去年11月的恐怖攻擊事件主要受害者皆為大學生,因此面對此議題普遍反應較為激烈。許多學校舉辦辯論會和座談會,幫助學生更深入思考,並嘗試跳脫非黑即白的是非判斷,從社會發展脈絡和國際關係局勢看待這樣的意外事件。

★教育新知不漏接!立即加入教育家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