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美感來源:家庭、學校、大自然

誰說青少年不懂美感?根據金車教育基金會最近調查顯示,青少年認為培養生活美感的來源前三名依序是:家庭、學校及大自然。有國小校長建議,生活美學可從家庭、學校及社區多面向培養,學校可引進各種美學資源,並透過藝文教育及自然環境營造,讓學生在校園涵養美感品味。

這份生活美學休閒問卷調查,針對北中南東國小五、六年級至高中二年級2,200位學生進行調查,分佈9縣市,來自23所學校。經統計有2,017份有效問卷,有效回收率為91.7%,在信心水準97%下,有正負2.4%以下的抽樣誤差。

調查顯示,青少年對未來生活想像,最希望自己成為有生活品味的人(39.9%)、能追求新的嘗試及挑戰(38.3%),以及身處在有美感的居住空間(37.8%),品嚐各地美食(34.5%),甚至旅行世界各地,飽覽建築及文化(33.4%)。

青少年也認為要有美的生活,必須要懂得自我選擇(61.1%)、生活悠閒(50.2%)、良好的教養(43.3%)、個人風格(32.4%), 以及學習節制(31.1%),打破時下認為青少年崇拜名牌、追求流行的觀點。

資深美學教師張麗華表示,生活美學其實是一種人生體驗和生活態度,師長可訓練青少年學習在生活中打開視覺、觸覺、味覺、嗅覺、聽覺的五覺感官,體驗生活美學的存在。要開發生活美學,也可從人手一隻的手機做起,拍出美的感動,加上隻字片語,分享到社群媒體,記錄、分享美的感動。

新北市鼻頭國小學生蕭詠耀說:「我最喜歡大自然,也很喜歡學校美景,四季都有花草盛開,校園非常繽紛美麗。我也喜歡和同學一起佈置教室,讓教室更美。」

鼻頭國小校長陳玉芳表示,學校會引進各種美學資源教學,透過藝文活動教學及自然環境營造,讓學生在校園學習涵養美學品味,如學校師生共同復育台灣百合,潔白百合花妝點東北角海景,並採取地方特色白底蟹當作空間美學特色課程主角,把生活美學融入課程,讓學生從日常生活感受美。

金車教育基金會總幹事曾清芸指出,美感可從食衣住行等生活上訓練,藉由更多美感刺激,有意識地體驗、學習,豐富自身美感素養,樹立個人生活美學風格,連結更多美感經驗,進而在生活中反思與實踐,提升自家、社區、社會的美感環境。

金車教育基金會公布青少年生活美學調查,邀請親師生一起從生活感受美。圖片提供:金車基金會

★教育新知不漏接!立即加入教育家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