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教科書,韓國用故事教數學

不論二○○九年PISA國際評比,二○一二年PIRLS閱讀、TIMSS數學和科學評比,韓國十歲和十五歲學生的表現,都名列世界前茅,但學習動機、態度和自信卻嚴重不足。他們如何面對這個高成就、低自信、低學習動機的困境?韓國基礎教育力專家李景和,分享韓國的教育改革對策:

韓國文化能流行於亞洲或全世界,可能是我們文化裡有很強的說故事傳統。不論連續劇、流行歌、江南騎馬舞,裡面都有一些人物或是典故,所以多半韓國人都能很快透過故事理解這些內容,同時也很喜歡欣賞不同的人所創作的新故事。

閱讀故事其實是最有效率的學習方式,故事可以讓老師和學生都更投入,尤其是去說一個故事,讓學生自然的主動表達、分享自己的想法。

一九九七年起,韓國開始課程改革,也開始討論用說故事的方式來教學。但直到最近,才形成清楚的課本編寫架構。我參與一個國一數學課本的編寫計畫。為吸引學生注意,我們在數學課本中放入卡通漫畫,利用古書中有趣的故事來開始一個數學活動。這樣的設計,鼓勵學生看圖「說」故事,必要時用數學的概念去回想與開展,而不是由老師強迫灌輸。

學生透過數學閱讀,化身說故事者

我們在有限的數學課本裡,留空白的書寫空間,鼓勵學生寫他們的意見。結果發現這樣的留白效果的確很大。

這種融入「說故事」的教科書,其實是中小學老師開始提議的。韓國教育部也鼓勵中小學各科的教科書全面用這種方式,產生很大的影響。韓國小學課本只有一家出版社,中學則有二、三十家,彼此很競爭。通常是由出版社找一群大學教授和中小學老師共同研發,然後由「韓國課程評估研究所」來審核。

為加強一貫性,我們也改變中小學評量方式,稱為「過程導向」的評量(process-oriented assessment)。「過程」,就像故事,我們要重視學生的思考過程,而非只是最後一個結果、一個標準答案。如果考試只考數學計算而不考故事,學生會比較注意要去背誦事實,而不會想去了解文字和內容。

我們希望透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透過數學的閱讀,變成一個說故事的人,也願意分享所學。我們相信學習不只是接受知識,而是要去創造獨特的故事。

我同時也負責一個改進大學評量方式的研究計畫,關注溝通技巧、閱讀理解。這看起來不像數學,但一定要有這樣的評量方式,否則老師在教室裡不能做任何思考的帶領。

入學考調整方法,補紙筆測驗不足

目前對大學入學考試,我們也提出了三個改善建議:

第一,在紙筆測驗部分,除了計算,也希望加入讓學生解釋如何得到這個結論的項目,希望能測試學生的思考和閱讀理解能力。傳統的紙筆測驗,能改變的部分不多。

第二個建議稱為「數學性的寫作」。學生要針對閱讀文章內容、問題,去描述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而非只給簡短答案,要寫出六百字有段落的文章。

第三個是「溝通技巧測驗」。學生在高三時,從我們建議的題目(校園內外題材)中選擇有興趣的做報告,然後在大學入學考試時,由教授據此深入的詢問學生的看法。這是一個很新的做法,數學老師們不見得喜歡,因為他們認為這跟數學本身沒有關聯。

這類型的試題會在二○一七年正式開始,但有些大學已經採用,因為大學並不滿意用一次性的紙筆測驗挑選到的學生。這將帶來很大的影響。

韓國學生自信、動機不足,是個長期的問題,並非從PIRLS或TIMSS才開始。韓國孩子都知道念書是重要的、要認真,但從來不是好玩的事情。我們正試著改善學習環境,例如二○一五年全面導入電子書、或引進智慧型手機,也提供教師專業成長課程,裝備他們面對數位教室,希望能讓學生更投入學習。

資料來源 : 親子天下第42期

★教育新知不漏接!立即加入教育家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