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期過了一半了,班上親師雙方需要溝通的機會愈來愈大,如何掌握訣竅,順暢溝通,而不要走到需要打1999的地步呢?專家告訴你最好的溝通4W原則。
黃建賓攝
狀況一:孩子回家被發現腳受傷,家長問怎麼回事,孩子說:「某某某把我推倒了」,家長打電話給老師:「孩子跟我說某某某欺負他!」老師回:「某某某沒有欺負他,是他先去推人家。」
狀況二:老師規定考試寫錯的題目回家要抄寫兩遍,小明常粗心寫錯,但動作慢總是寫不完,家長心疼孩子又不知道怎麼講,認為「除了罰寫,難道老師沒有別的方法嗎?」溝通不良下,孩子跟同學說:「我爸媽說可以不用罰寫!」
狀況三:甲家長脾氣火爆,跟老師溝通不順暢,帶人壯聲勢,衝進學校兇老師:「你根本不配當老師!」罵完氣消了才道歉,叫老師不要介意。
以上三個親師狀況題,雖然程度都不嚴重,卻可能以「打1999」結束,且最後溝通還是卡住。學期即將進行到一半,親師更加了解彼此了嗎?或者還是有點陌生?以下提供好記又有效的親師溝通4W:
1. Where溝通地點
(x):進學校辦公室就開始談。
(o):校內選擇以較少干擾的空間,如獨立會議室、輔導室裡的個別談話室,或可利用家訪時機在學生家中談。
專家心法:面對面溝通是第一選擇,但是在非不得已利用非面對面的溝通工具包括:文字、語音或通訊軟體等溝通工具包括電話、email、line、聯絡簿、作業本、學習單或考試卷,得把握「言簡意賅」、「不傳遞過強烈的情緒訊息」為原則。
2. Who溝通對象
(x):不與當事人老師溝通,反而找學校高層或民意代表。
(o):家長先想清楚「孩子與誰互動多、關係好?」「誰有專業可解決孩子目前的狀況?誰有足夠行政權力?」答案可能是導師,也可能是輔導老師、資源班老師。若最後不得已找上主任、校長等管理階層溝通,通常這時候解決的就是大人問題,而不是小孩問題。
專家心法:家長要先理解學校「三級分工」,第一級由導師跟任課老師負責,可幫80%的孩子,在教室內就能順利解決問題;第二級當孩子遭遇較大困難,會由輔導老師做額外個別約談諮商;第三級是孩子情緒行為問題非常多,需跨單位由以下專業人員協助孩子:學生諮商輔導中心的諮商心理師、督導、特教巡迴老師、社工師、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
學校的分工原則,學務處扮演黑臉、要求常規,輔導師扮白臉、讓情緒紓解,如果學習上需要調整難度或課程安排,則由教務處處理。
3. When溝通時間
(x):平時不打招呼,有事卻急著互相要求。
(o):掌握平日溝通機會,更有效果。
專家心法:家長要多「善用班親會」,新學期開始家長都應參加班親會,聆聽老師對班級經營的看法、班規、需要家長配合的事項,有疑問可當面溝通。
「善用聯絡簿」,當孩子回家聊學校,家長可簡短在上面回應「今天提到的自律三要件,我們也覺得很重要!」「謝謝老師稱讚孩子幫助同學的好行為。」如孩子有抱怨,家長也可在聯絡簿上反映,但措辭要斟酌。通常孩子不喜歡家長在聯絡簿上跟老師溝通壞事,家長要注意孩子感受,也可寫在紙條上先給孩子看過、再貼上聯絡簿。
「善用平時見面機會」,如上下學接送孩子,看見彼此便可打招呼,菜市場買菜或偶然遇見親師都可自然聊聊,不要避而不見。
「善用學校各種活動」,如家訪、校慶、運動會、親職座談等。
4. What溝通內容
(x):沒針對溝通主題仔細思考過,只片面處理單一事件。
(o):「可用書面準備孩子的相關資料」,如家長養育孩子過程發現到的優勢特質跟需要大人費心的部分,孩子過去的學習、人際經驗,孩子處理困難挫折的慣性,家長亦可分享教養孩子時有效以及無效的做法。「備好相關證明資料」,若孩子有特殊狀況曾就醫或有診斷證明,亦可提供給老師,讓學校知道孩子的特別需求。當孩子有狀況被其他家長投訴時,學校便可當孩子後盾。
★教育新知不漏接!立即加入教育家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