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文高中新聞社,成就課本之外的青春學習

社團是高中生的夢想實驗室,台中市惠文高中新聞社黎宏濬從一片空白,用青春熱血帶著團隊跨海採訪貼近生活的公民議題,打造出課本與試卷以外,更深刻的高中生活。

封面呈現兩位戴著防毒面具、站在台中市霧霾當中的高中生,哪本雜誌直戳台中市民空汙議題的痛?不是專業雜誌,也不只是一本青少年次文化「純自嗨」的校園刊物,這是惠文高中新聞社上一期校刊-《迷霧時代》。

如今,傳承學長姊《迷霧時代》的製作精神,這學期接棒的高二社長黎宏濬,從香港電影《十年》出發,探討香港居住正義、方言等關乎人權與言論自由的社會公民議題,企圖為所有校刊讀者,跨海採訪帶回貼近台灣社會氛圍的思考題材。

如此從無到有的膽量和能量,在指導老師、圖書館主任蔡淇華社群網站上募款採訪經費時,引起各界響應。出發前兩天,校長還直接從口袋掏出五千元,力挺學生完成夢想,成就校園媒體人對報導品質堅持的使命感。

現任社長黎宏濬(左一)從社團活動當中,自己規劃出高中生活不同的精彩學習。劉潔萱攝

課表之外,以興趣和熱情找自己

如此圓夢計畫,其實來自於黎宏濬當時破碎的高中棒球夢,「本來目標是高中入棒球社、然後參加熱血的黑豹旗(中信盃全國高中棒球大賽)!」放榜結果進入一所沒有棒球社的高中,正當他重新思考點亮高中生活的元素時,偶然一本台中高工的校刊,讓他看到「學生獨力完成一本刊物」的挑戰,再度燃起揮灑青春的動力,油然生起靠自己、憑空打造校刊的想法。

閃爍著興致盎然的眼光,黎宏濬加入新聞社,這一件「想做的事」領著他看見更多同儕樣貌和自己的樣子,試著在不熟悉的領域裡找到定位。他觀察每個人憧憬新聞社的原因都不同,有人擅長寫作、有人熱愛攝影、也有人喜歡排版,一開始他覺得自己那幾樣好像都有一點喜歡,卻都不是真正的熱衷。後來真正吸引他的,是做每個專題時,約訪、寫訪綱、採訪、寫稿,從中不斷反覆面對問題、解決問題那份快感,「對我來說,這才是社團活動的價值。」

玩社團當然不只一個人坐在書桌前思考問題,得靠自己找材料學習。黎宏濬比對社團長期跨校交流而得的公關書,這期《雄中青年》有很多國際時事、台中一中《育才街》將時事與校內議題做連結、自己的校刊排版印刷上最像專業雜誌.....等都是他「分析各家產品」的思考。除此之外,透過社團認識不少跨齡、跨校的同好,不只「純聯誼」,更借此了解他校社團運作,也從各個「同業」當中,思考自己的「創業路」。

夢想實驗室,學習面對無法掌握的變因

不如讀書寫考卷那樣單純,教室外的挑戰變因總是從課本之外,無預警飛進生活裡。起初,在競爭社團幹部之時,黎宏濬並未受青睞取得社長一職。在這之中,初淺嚐人際與職位之間的社會政治課,心情起伏轉折,讓他深思從老師那裡得到的建議,細想頭銜與實務,調整心態,持續累積自己,後來才又有了機緣成為社長,「我很慶幸一開始沒有得到位置,這一來一往之間,反而讓我學到更多。」

確立了社團中的角色,段考夾擊的學業生活裡,夢想總是在夾縫中求生存。他與社團畢業學長一場電影邀約找到靈感,每週找時間研究議題並整理筆記,帶著社員討論見聞、找出採訪方向。在黎宏濬整理團隊的訪綱裡,從電影《十年》中五個短片主題延伸探討「政治凌駕藝術」、「方言存在意義」、「香港立法委員選舉與社運代表」等議題,處處看見青少年在自由自主的討論當中,對社會、家國、政治、電影藝術無邊際的思考。

搞定題目,接著迎來跨海約訪的挑戰,連著幾次社群粉絲專業「已讀不回」並沒有澆熄決心,黎宏濬鼓足勇氣,直接私訊電影《十年》導演歐文傑個人帳號,不到十分鐘,不僅獲首肯,歐導還買一送一找來伍嘉良導演聯袂受訪。

婉拒父親贊助,靠自己圓夢的跨國採訪

當採訪企劃一點一點到位,無論心裡多麼澎湃,黎宏濬在確定資金到位成行前,始終沒向爸媽報告。但凡走過必留下痕跡,黎媽媽友人在社群網站上看到黎宏濬的採訪募款文,這才讓幾個月的「地下行動」浮上檯面。「因為我覺得這是自己額外想做的事情,想先試著完全靠自己。我媽小唸一下,但蠻支持我去。」某天下午在校時,黎宏濬收到來自父親單單一句「還缺多少錢」的訊息,雖最終婉拒金主贊助,想以己之力完成,但這一顆簡單有力的定心丸,讓他更能放膽出航。

採訪團隊現正將採訪編輯成夢想成品。這一件自己選擇想做的事情,推持著黎宏濬過關斬將,消化自己從課業與社團平衡間,培養無法從課本學到的能力。當他哪一天想不起模擬考排名時,當初在社團熱血的所有細節,將是他們人生路途中,心底那份最純粹為理想奮鬥的美好、忘也忘不了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