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芬蘭看台灣,高中生眼中的理想教育

▲ 10位高中生參加「2017年芬蘭暑期學校」活動,回台後策劃了「什麼是你理想中的教育?」講座,分享在芬蘭的所見所聞,並邀請到台大教授葉丙成擔任開場講座嘉賓。前排右起:朱瑞婷、胡芯語、吳姿璇、劉育馨、蕭嘉筠、鄭人鳳、孟奕澄、袁翌翔、廖子嘉、陳維中、葉丙成教授。劉潔萱攝

來自全台的10位高中生,在今年暑假參加了「芬蘭暑期學校」活動,21天在芬蘭課堂的「主題式學習」,讓他們體驗到學習的不同樣貌。回台後,這群高中生自辦分享會,要將他們在芬蘭學習的所見所聞與震撼,讓更多人知道。

10月下旬的天氣因著鋒面來襲飄下細雨,但是即使天冷,也壞不了北一女校園裡的熱情。近兩百位北一女學生與家長聚集在國際會議廳,參加「什麼是你理想中的教育?」的分享會。

在活動前兩週,活動報名不但額滿,還得經過篩選,許多無法到場的學生、家長與老師,則是不斷詢問:「有沒有直播?」希望即使沒錄取也要守在線上收看。很難想像,這樣一場受到關注的分享會,策劃負責人其實是兩位北一女學生:鄭人鳳、胡芯語。

今年暑假,鄭人鳳、胡芯語和其他8位台灣高中生劉育馨、吳姿璇、蕭嘉筠、陳維中、廖子嘉、袁翌翔、朱瑞婷、孟奕澄,一同參加「2017年芬蘭暑期學校」活動,實際進入芬蘭的高中課堂,上了為期3週的「主題式學習( Phenomenon Based Learning, PBL )」課程。回台後,這群在大人眼中還是孩子的高中生,決定分享他們在芬蘭學習的所見所聞與震撼,更要說出他們心目中的理想教育。

知識跟生活緊密結合

「一講到芬蘭,你會想到什麼?」分享會開場時,鄭人鳳首先拋出這個問題給所有參與者,邀請大家針對他們設計的題目在線上作答。Kahoot和Slido這兩樣國外上課時使用的數位工具,也成為分享會上學生與聽眾的互動方法。這一小段熱鬧輕鬆的競答時間,帶出了他們即將分享的主題,也展現年輕世代孩子對於議題表達的多元與創意

▲ 分享會一開始,10位高中生運用在芬蘭上課時使用的數位工具 Kahoot 和 Slido,與現場聽眾互動。劉潔萱攝

對這10位高中生來說,在芬蘭的3週學習之旅,感受最深刻的就是「教育原來有這麼多的不同可能性」。他們發現,芬蘭的學習十分重視將知識運用在生活中,以「飲食健康」為例,芬蘭學生餐廳的餐盤會設計成包含3種顏色,綠色代表蔬菜、黃色代表澱粉、紅色代表肉類,讓學生在吃東西的當下,就會想到如何吃才吃得健康。

主題式學習(PBL)自己動手找答案

芬蘭在近期的課綱改革中,將「主題式學習」融入所有課程設計,透過「先觀察現象」、「從觀察中找到感興趣的研究議題」、「設計屬於自己的研究」這三個步驟,讓學生找到自己真正想學,並能持續鑽研,主動找出解決方法。

10位同學在芬蘭雖有各自參與的研究議題,卻有共同的一個體會:身為高中生也可以解決現實生活的問題。以「如何美化水果攤」的報告為例,他們實際去訪談員工、繪製3D理想攤位示意圖,用不同的方式,去找出最適切的解決方案。

▲ 台灣與芬蘭的教育有什麼不同?在10位高中生的眼中,這3個方向是他們最有感觸的差異。鄭人鳳提供

「自己動手找答案,甚至直接打電話給大學教授詢問」的學習方式,也令他們震撼。他們坦承,一開始會擔心「怎麼會有人理你」,但是最後竟然真的從素未蒙面的教授口中得到學習解答,是他們在台灣不曾嘗試過的方法,激起他們滿滿的學習熱忱。

也因著這個成功經驗,他們回台策劃這場分享會時,鼓足勇氣寫信邀約台大教授葉丙成做開場演講,沒想到真的收到回應。葉丙成不僅與鄭人鳳討論想法和目標,活動當天更是全程參與。能實際將芬蘭的學習方法運用在台灣,跨出這一步,也讓鄭人鳳與夥伴們信心大增。

芬蘭的3項教育核心

一趟芬蘭學習之旅,除了讓這群高中孩子吸收了不同的學習方式,更激起他們去思考「教育能有什麼不同」。在分享會上,他們提出了所看見的芬蘭教育核心精神:

1.樂在其中:用親手實作、團隊合作的方式學習,讓學生不再感覺學習是枯燥的,因此當遇到問題時,就會更主動願意去學習。

2.與時俱進:建立在「樂在其中」的架構上,正視社會的快速改變,即使孩子只差個2、3歲,需要的教育可能也不一樣,學校就應該提供適合他們的學習。

3.活出自我:強調每一個人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學習過程中就確定自己的志向,專精於這個部分的學習。

▲ 北一女學生鄭人鳳報告他們看到的芬蘭教育3大核心。劉潔萱攝

葉丙成:好樣的台灣高中生!

做為開場演講嘉賓,葉丙成也特別提到,未來的社會已經不同於以往,許多將要面臨的問題,現在根本不曾出現過、無從想像,所以我們不能再只是餵孩子知識,而是應該培養「會表達、會思考、會自主學習新知、會面對未知變局」的孩子,讓他們有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分享會結束後,葉丙成教授在臉書寫下了「好樣的台灣高中生!」,肯定這10位高中孩子,願意用行動來改變台灣教育,甚至提出希望能幫助學校設計高一特色課程,讓更多學生透過課堂培養面對未來的能力。

★教育新知不漏接!立即加入教育家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