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第一所實驗國中,芳和國中轉型記:七成老師連署發動的改變

台北市第一所實驗國中、芳和國中的發展,備受外界矚目。一群平均42歲的老鳥老師和一位新上任的校長,如何迎戰這場公校轉型大冒險?

芳和國中轉型成實驗國中,是老師們發起的改變。曾千倚攝

2017年11月20日晚上,台北市芳和國中為了明年轉型為實驗國中首屆招生舉辦說明會。當晚下著微雨,且已經是第二場說明會了,容納兩百人的場地還是幾乎坐滿。芳和實驗國中臉書專頁不斷有家長詢問招生資訊,「台北市第一所實驗國中」備受矚目。

說明會上,校長黃琬茹熟練的介紹芳和國中轉型實驗學校的教育理念與課程。未來,芳和實驗國中會發展以探索式學習學校(Expeditionary Learning School,簡稱ELS,也譯做「遠征式學習」)為典範的各種跨領域、主題統整、問題導向、重視非認知素養等的課程,建立學生與真實世界連結需要的知識與能力。

考量學生的學力與會考,芳和國中轉型後仍會保留部定課程,即八大領域學科,但是會活化教學,如使用分組學習、科技導入、設計思考等方式;實驗創新課程則包含主題課程、家族時間、自主規劃時段等。主題課程主軸為「走讀世界、壯遊人生」,由相關領域學科的老師提案、設計與執行課程。

危機成為轉型契機

30多張簡報講完外加回答家長的提問,說明會最後,黃琬茹的聲音都沙啞了。公校轉型成實驗學校,對長期在體制內教學的老師們來說,無論是課程還是學校經營,都是很大的挑戰,但是對芳和國中來說、卻也是蛻變的契機。

受到少子化與周邊學校競爭的影響,芳和國中學生人數下降,從2011年15個普通班,減到目前10個普通班,加上台北市正在整併小校,學校存續成為問題。其次,因學區規劃關係,芳和國中許多學生的家庭背景、居住環境較為弱勢,學生的學業表現也連帶相關,升學成效不佳造成學生外流,老師的信心也受到打擊,在教學上也難嘗試創新。

學生人數減少的危機,卻也成了芳和國中轉型為實驗學校的轉機。根據現行的《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即公辦公營實驗學校遵循的法規,公辦公營實驗學校總人數不得超過480人。這次轉型,對芳和國中來說也是讓學校重振旗鼓的機會,更特別的是、這是一場老師們由下而上發動的轉型。

「我們不是不做事的學校,但大環境這樣,(使)老師覺得是不是放手一搏看看?」芳和國中實驗教育課程研究小組核心成員、資深老師紀淑琴受訪時說。當初學校轉型實驗教育的計畫,有7成老師表達參加意願,展現老師們想改變的決心。 

去年8月剛接任校長的黃琬茹憶起,當時學校要找新校長、表示校內有7成老師連署想走實驗教育時,她十分驚訝:「我想說,天啊!這個學校難道是新進老師、年輕老師很多嗎?為什麼觀念走那麼前面?」

直到有一天,黃琬茹為了做簡報而查閱芳和國中師資結構時才發現,雖然也有大學畢業應屆考上的年輕老師,但是校內40位老師平均42歲,比她過去服務的兩所學校都還要高。

這群「老鳥老師」並非坐等退休,反而走上一條充滿未知的教學路,「好不容易教到教學生涯穩定成熟,可是這些老師不斷自省。他們如果不是有反思能力的老師,怎麼願意跨那麼大步、跨出舒適圈,願意做這些挑戰和改變?」黃琬茹語帶佩服的說。

自去年下半年開始,芳和國中展開一連串旋風般的轉型準備,中間也面臨團隊共識難形成的「撞牆期」。一群體制內教師和校長,如何在短短一年半內凝聚力量,規劃實驗教育課程?新任校長又如何和資深教師團隊互動,建立信任關係?公立國中轉型成實驗學校,在台灣可參考的案例還不多,芳和國中又如何走出自己的轉型之路?

準備1:密集對話與溝通想法

實驗教育對多數體制內老師來說是新概念,因此對於教育理念、課程規劃等,內部都需要不斷討論。籌備階段,芳和國中就透過校內共識會議與LINE討論群組,建立多重溝通管道。

「我們正式會議和非正式會議很多,不斷對話,有一對一、有小群組、有各領域教學研究會、有跨領域的、全校性的,他們(老師)常常都跟我交流想法,」黃琬茹說。在LINE群組裡老師們即時溝通意見、也會分享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而對於剛加入芳和的黃琬茹來說,LINE群組也成為和老師們「搏感情」的平台。

自去年8月芳和國中在校務會議通過實驗教育提案後,新學期開始校內就召開「實驗教育共識會議」,光是一學期就開了7次。會議中,教師團隊便不斷的`思索學校的實驗教育到底要走什麼方向。

起初問題很多。紀淑琴說:「我們都是體制內老師在想像體制外的教育,每個人想的都不一樣,每個人都發揮你想像的那塊實驗教育,用不同角度去對同一件事情做對話,」黃琬茹則形容這半年就像「撞牆期」,團隊的共識難形成。

例如有老師覺得、既然要走實驗教育為什麼還要照課綱?但也有老師認為,畢竟是公辦公營的學校,學生將來可能比較沒有能力做其他出路選擇,仍必須透過會考才有辦法升學,也才可能有更好的生涯發展,因此仍要顧及學生的學力。對於學校課程到底要開放到多大程度,老師們在討論時便有不同聲音。

到了106年上半年,內部會議從上學期3到4個星期一次的共識會議,轉為1到2星期一次的課程研議小組會議,團隊溝通更密集,助於問題提出與處理。

準備2:積極引入外部資源

摸索學校實驗教育課程的過程,芳和國中積極引入外部資源,與領域專家交流請教,同時也主動汲取ELS的實際範例,讓課程理念更落實。

起初,芳和國中想在原有的戶外課程上做發展,在學校老師建議下,黃琬茹聯繫冒險教育專家-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副教授謝智謀。謝智謀建議黃琬茹發展探索式學習學校,並推薦她聯繫推廣ELS教育的外展教育發展基金會執行長廖炳煌。

相談時,廖炳煌將探索體驗教育如何發展到探索式學習學校的脈絡介紹給黃琬茹。ELS學校照顧弱勢學生的背景,課程特質、想要培養學生的能力等,都與芳和國中契合,使黃琬茹更確立芳和實中要走的課程方向。

雖然有了課程理念,但是在實際規劃課程內容時,老師們還是很難下手,這樣的需求也催生了今年3月中在芳和國中舉辦的「遠征式學習教學與應用工作坊」。廖炳煌介紹,美國一所很有名的ELS學校、北極星小學師生正要去上海做交流,因此黃琬茹便決定將他們請來「現身說法」,讓芳和的老師們得以想像未來要培養學生的模樣。

工作坊中,芳和國中也邀請國內深入研究遠征式學習,看重孩子非認知能力培養的老師劉恆昌擔任翻譯,更加促進老師們吸收ELS的概念。

而為了更了解ELS的課程規劃細節,今年10月芳和國中還派了英文老師呂秋霞到美國參與ELS教育年會。記者採訪當天,呂秋霞就在午餐會議上,帶著現場老師從問題討論、分組方式,以及課程內容如何與生活情境結合等,重現她在年會中參加的數學課。

這位「美國特派員」也將各科老師共備主題課程的流程、學生從事遠征式學習的具體成果等觀察帶回來分享,有助於老師更具體理解課程該如何設計。

英文老師呂秋霞赴美國參加ELS年會,帶著滿滿收穫和同事們分享。曾千倚攝

準備3:領頭羊老師團隊帶動

學校做課程轉型,也需要有願意先「撩下去」的老師。今年芳和國中成立了課程研究專案小組,4位成員被暱稱為是芳和實中的「F4」,(“F”取自「芳」字的英文發音,也因為辦公室在4樓),這4位老師選擇一間沒在使用的辦公室工作,彷彿像在舊車庫創業一般,研究芳和實中的課程改革。

F4成員之一、資深老師紀淑琴表示,當時校長找他們做專案小組時,其實大家的意願都不是很高,因為實驗教育課程太過陌生,不過老師既然願意參與學校轉型、便是有些動力,同時F4平時也有些私交、也知道彼此風格,「我們就說,不然就我們4個撩下去看看!……也許不見得能走到最後,但是我們自己也知道現在先踏一步試試看,教法上一定要改,這個前提去做一些操作。」紀淑琴理性卻又熱血的說。

F4除了安排課程討論會議,也成了老師和校長間的溝通橋樑,例如做為更貼近現場老師的角色,F4向校長轉達有老師已經嘗試在做小跨域課程,校長也鼓勵老師這麼做,新學期、各科就發展了多堂跨域課程。領頭羊老師們的投入付出,也帶動了其他老師的改變動能。

準備4:課程、評量試水溫

一所40年的體制內學校要轉型成實驗教育,無論在課程還是制度上,一時之間很難「無縫接軌」。因此、雖然明年8月才開學,芳和實中就已經在教學與學校制度上「試水溫」,為未來做準備。

今年12月,芳和國中就先針對7年級學生試做主題課程,課程時間也嘗試連排,「現在最急迫的應該是,方向知道了、做法也知道,趕快開始操作,」紀淑琴說。實際操作未來要進行的實驗課程,老師們也可從中獲得回饋與發現問題,再做調整。

芳和在嘗試的還包含延後學生到校時間、鼓勵老師採用多元評量方式等,因此黃琬茹稱106學年為「實驗先行年」,學校從作息時間、評量內容、課程模式、團體公約等都在調整。

特別的是,老師們的心態也開始「轉型」,塑造新的校園氛圍。紀淑琴表示,過去芳和老師很樂於稱讚學生的表現,例如學生找老師背書評分,老師會認為學生有背就很棒、給孩子高分。

然而,未來學校要轉型的ELS教育,看重的是學生的高品質產出,因此現在老師們也會開始以「高品質產出」心態來看學生的表現,指出學生需要加強的地方,讓他們再練習、再挑戰。

2018年2至3月芳和實驗國中即將招生,老師們已經開始暖身,將ELS手冊上的文字,化為實際行動,邊嘗試邊學習,彼此也在其中凝聚共識,逐漸為學校帶來新氣象。

★教育新知不漏接!立即加入教育家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