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煥世攝
愈去了解其他亞洲國家,愈能看見臺灣的優勢,臺灣的種種條件為學習創新提供了萌芽的空間與機會。
編按:本文作者林竹芸目前為MIT麻省理工學院MBA學生,也是親子天下駐波士頓特約記者,曾在BCG(波士頓管理顧問公司)擔任管理顧問。
上週到哈佛設計學院演講,跟哈佛的學生分享如何將「設計?教育?生活」融為一體,並以臺灣學生在芬蘭做的「傳統市集研究」為例,跟他們解釋如何把「觀察、研究、財務計算、設計」融進一個主題中。
現在的臺灣學生完全有能力接受主題式教學,需要的是「有設計感的課程」。
為什麼臺灣有推動「主題式學習」的優勢?
一、臺灣學生有底子:
現在這代的高中生裡,已經有不少學生在小學就學過Scratch(可做動畫的程式語言)、修圖軟體、影片剪輯軟體等,多種可以展現創造力的「工具」,只要主題式教學的「主題」引導的好,學生能輕易產出高素質的作品。
二、新一代父母更重視孩子的快樂:香港、韓國、新加坡的學生國際化能力、學業競爭力(例如PISA評比分數)都好,但是社會的期待仍使得多數人以「功成名就」為優先,但臺灣新一代的家長,越來越多人在意孩子的快樂程度,不要求孩子追求功成名就的家長也愈來愈多,變相的給予孩子敢於花時間嘗試「主題式學習」的機會。
三、千禧世代敢闖:
臺灣沒有嚴格的輩份觀(韓國人初次見面,總是先隱晦地說出自己的年齡,方便對方用正確的敬語),也沒有權威限制(新加坡大多自小習慣配合官方規範),而且臺灣的學校更大多都樂見年輕人提出創新的作法(像是創立社團、舉辦活動),在寬鬆的環境之下,給臺灣學生更多可以「發聲」的空間,也讓他們更敢闖出舒適圈,沒有壓抑自我的顧慮,只要給予足夠多的啟發,現代的臺灣學生更不怕做自己。
四、地方政府合作意願高:
要讓「主題」激起學生的興趣跟動力,一個好方法就是讓學生參與改善社會的活動,相對很多國家的政府機關幾乎沒有開放任何對外溝通的管道,臺灣許多的地方政府都願意與外界溝通,臺灣的官方單位小到鄉鎮市,大到都市政府,很多都願意為了鼓勵臺灣的下一代來創造機會。假想一下,如果學校鼓勵做「改善車輛亂停」的設計方法,並且找到管道,讓學生有跟當地政府報告的機會,那學生用心的動力,自然也能大幅提升。
芬蘭的老師曾跟我說,芬蘭的小學生喜歡做天馬行空的「主題」,像是「天空怎麼形成的」、「能不能創造宇宙蟲洞」,但隨著年齡增長,做的題目也會越來越具哲學思考,像是「人口外流的問題該如何解決」、「能源有限該不該採用配給」,有興趣的議題與社會的連結性會愈來愈強。
對臺灣任何年齡層的學生而言,「主題式學習」都是很新的概念。即使是高中生,初次知道自己可以自由定研究題目,大約也會先從天馬行空的主題開始,也因此在起步階段,「主題式學習」的意義也許會被大眾質疑,但只要給學生更長的時間練習,學生關注的主題會開始跟生活愈來愈近,可以想見臺灣的孩子未來也就能用著這套思維,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帶來創新。
★教育新知不漏接!立即加入教育家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