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選對時機和方法的確可以生氣,這也是專業!
然而,有個孩子剛要出門上學就嘆一口氣,媽媽問為什麼。
孩子說:「昨天C老師又生氣了,罵了一節課!希望他今天不會生氣。」
媽媽說:「我幫你祈禱,C老師今天不會生氣!」
黃昏放學,孩子沮喪地回來說:「媽媽!你的祈禱不靈…!」
教師為何生氣?
我常提醒師資生說:「教師不宜任意生氣,這是專業。」但有教師質疑說:「教師也是人,為什麼教師不可以生氣?」
其實,教師選對時機和方法的確可以生氣,這也是專業!但確實不宜任意生氣,因為生氣很像一把鋒利的刀,任意亂揮是情緒的發洩,是傷人的利器,但小心運使也可以雕刻藝品或醫病救人。
教師在生氣之前,應先「後設分析」自己為何生氣。例如:為學生,還是為自己?為大事,還是為小事?為考試分數不佳,還是為作弊?為知識錯誤,還是為道德錯誤?為能力不強,還是為努力不足?
有教師在家中婚姻關係不良,夫婦吵架後到學校就因小事而對學生發怒,這就是為自己的情緒發洩而遷怒。但也有家庭狀況類似的教師,到學校之後反而更珍惜學生的單純可愛與同事的友善支持,所以更用心維持快樂的班級氛圍與學校文化,深怕自己難得的一塊樂土受到污染。面對同樣情境的教師,有人選擇遷怒,有人選擇珍惜。
有教師因班級間秩序(或整潔)比賽名次不佳,在辦公室裡被主管「叮嚀」或在公開場合被公布,覺得沒面子,回到班級就大發脾氣,這類戲碼極為常見而且歷史悠久。
有些教師瘋狂地發脾氣之後,班級果然變得很安靜,然後在下次比賽得到全校第一名,這些教師就會洋洋得意,一方面公開顯示自己也辦得到「讓學生得第一名」,另一方面又私下認為「學生很賤,要罵才會安靜!」
但面臨同樣的情境,也有教師反省「秩序」(或「整潔」)的意義,認定「安靜不一定是好秩序,有助於學習的講話與互動才是好秩序!要教會學生在適當的時候講話,在別人講話的時候聆聽。」
還有教師反省學校以比賽排名方式所形成的競爭結構,提醒自己超越名次與自尊問題,回歸教育與學習的本質,帶領學生深入討論「秩序」(或「整潔」)對於群體生活的意義,並制訂合理的規則,也要求學校重新思考管理控制的策略與理想的校園生活圖像。面對同樣情境的教師,有人選擇變臉,有人選擇轉念。
學生考試分數不佳也是教師最常生氣的原因之一,但其實考試表現決定於許多可能因素,包括學生的能力、努力、健康狀況、情感問題、家庭問題等,或統一出題的教師故意出難題或放水等,或任課教師的教學效能與師生關係等,其中除了對學生努力不足或可生氣之外,對於其他因素似無生氣之正當理由。
假如我們出了五十題選擇題(四選一),甲生用心全部作答,結果得了零分,乙生利用作弊,結果得了一百分,那該對誰生氣?
具有良好專業素養的教師,會對甲生的結果感到高度好奇而非生氣,因為每題猜錯的機率為四分之三,五十題全猜錯的機率不到百分之一,甲生非常不可能盲目亂猜,比較有可能故意避開正確答案(例如與人打賭),或故意要氣老師(例如曾經被該位教師誤解);否則就是教師設計題目時全都以學生常見的迷思概念(misconception)作為陷阱選項,該生剛巧都具有那些迷思概念,才會系統性地大量選錯答案。
總之,甲生並非繳白卷,他如何有能力考零分?此個案值得研究而非生氣或懲罰了事。
至於乙生,比較有理由讓教師生氣,因為作弊是屬於道德品格的領域,是學生有能力決定的行動,是損害公正倫理的行為,教師可以運用生氣的策略來教導。
一般來說,知識上的探究要鼓勵學習者嘗試錯誤和驗證假設,而且知識上的不足通常只對學習者自己不利,所以教師不宜懲罰(包括生氣)知識學習歷程中的錯誤,否則會導致學生害怕犯錯、討厭探究;但是道德上的錯誤通常涉及傷害他人權益,比較不容許嘗試錯誤,所以教師對於學生熟知觀念且自律不足的道德錯誤可以生氣,唯對學生陷入難以判斷的複雜道德情境且為首次犯錯時,仍應以理性輔導為主。
教師如何生氣?
文王一怒而安天下,教師如何一怒而安班級?教師生氣的藝術,要注意頻率、長度、對象和教育效果。原則上,次數愈少愈好,時間愈短愈好,對象愈精確愈好,語詞愈具有建設性愈好。
不輕易發怒的人,偶一發怒必為大事,其發怒本身就頗不尋常,易受重視。經常發怒的人,會被認為情緒不穩或修養不好,易受討厭。
有些教師經常抱怨上課時間不足,要趕進度,卻又可以罵學生一整節課,並深信自己所罵的內容比上課還重要。也有教師因一人犯錯而罵全班,讓學生感覺遭受池魚之殃,浪費時間。
最後建議:教師生氣時最好不要發怒!發怒時最好不要生氣!教師如果有把握以理性控制自己的情緒,以建設性的語言產生良善的教育效果,偶一發怒,或許有針灸的效果。
★教育新知不漏接!立即加入教育家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