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為鼓勵師生團隊衍生新創研發服務公司(Research Service Company,簡稱RSC),自106年起啟動「建構大學RSC孕育機制」,107年推動「大學產業創新研發計畫」,並徵選總計75校315件申請計畫,經教育部審查,計有26校46件計畫通過審議。這項計畫由教授帶領博士級研發人才,結合產業資源,共同進行人才培育及創新技術研發,並可促成師生研發團隊到企業成立新的研發部門,或師生研發團隊自行成立新創RSC公司。
RSC計畫啟動 鼓勵大學師生孕育創新研發公司
鼓勵老師帶領學生創業
教育部次長姚立德表示,全國150幾所大學裡面,有5萬個老師,有超過90%是具有博士學位的。所以希望鼓勵這些老師能夠帶領學生,把創業當成是畢業以後一個生涯的選擇。他以美國舉例,當地很多的產業,都是來自大學校園,進而邁向世界;臺灣有這麼好的產業環境,如果沒有辦法去掌握既有的產業基礎,是非常可惜的事情。這幾年,教育部、科技部、經濟部,一直都在鼓勵老師創業;為了能夠完成這個計畫,勢必得要先完善校園裡面的創業環境。而去年,科技基本法修法通過之後,對於校園的創業有很大的放寬,也希望各大學藉此機會去完備相關規定,讓校園成為創業友善的環境。
教育部鼓勵校園設置RSC計畫,期盼讓老師能帶著學生成立研發服務公司,這些公司可以設在校園裡面,財政部也承諾,對於這些公司的租稅會放寬。雖然這次有很多校園、計畫申請,不過教育部以比較嚴格的標準,將重心放在「5+2」產業、「半導體生技」、「數位國家創新經濟」、「文化創意」上面,畢竟是第一次實施,因此只核定了46件,但每一件一年都獲得600萬的經費,希望讓老師能夠有充裕的經費,帶著學生去創業,更重要的是,要藉由這個計畫讓各大學完備校園創業的規範。
RSC計畫讓國內校園人才得到重視
而RSC計畫,可以區分為:智慧機械及國防、亞洲矽谷、綠能科技、生技醫療、新農業、循環經濟、晶片設計與半導體產業、數位國家創新經濟、文化創意產業科技創新、其他創新應用等10項領域,由教育部邀集學界、產業界及法人界等學者專家組成分領域審查小組,並就社會及產業發展之重要影響、校內外資源配置以及預期達成之績效等面向,進行初審及複審2階段審查,然後配給資金及資源給申請的科系或項目。
教育部希望能藉由RSC政策,來讓國內的校園人才得到重視,而RSC孕育機制的目標有四,一方面要與校方共同進行博士級研發人才培育及創新技術研發,再來還需建立知識共享機制,提升產學雙方研發能力及產業技術,更盼促進大學研究發展,發揮最大價值並創造社會效益,並鼓勵衍生校園新創事業。為了達成這些目的,有不少法令也因此鬆綁,不論在人才、技術、資金、土地,各個層面上皆有放寬。
四所入選學校擔任RSC領頭羊
教育部特別挑選了清華大學、成功大學、臺灣師範大學、高雄科技大學等4間在申請計畫上闡述完整、目標明確的學校,來讓其他對RSC有興趣、有疑問的科系參考。
以清華大學為例,由清大曾晴賢教授所主持的「鱸鰻養殖研發生態系統之建構」計畫,以師徒制作為博士人才培育機制,團隊顧問劉茂生先生,專精研發虱目魚、草蝦人工配合飼料。顧問陳懸弧先生原是東港水產試驗所研究員、國合會水產養殖顧問,專精吳郭魚養殖、水產養殖場規劃及營運成本計算,師資優渥。而與他們合作的晁陽農產科技、嘉年生化公司,都是相當知名的企業。
曾教授表示,他們團隊自2009年起,即積極的研究鱸鰻和黑鰻的鰻線資源,以及幼鰻、成鰻的養殖,經過多次的疾病控制、飼料調配、水質管理等技術挑戰,目前已經在進行放大規模養殖試驗,鱸鰻和黑鰻的經濟價值絕不遜色於日本鰻。
曾教授強調,農委會提出「新農業創新推動方案」,以「創新、就業、分配及永續」為原則,盼能樹立農業新典範,並建構農業安全體系及提升農業行銷能力。他們團隊納入「魚電共生」與「生態放流」等概念,是希望能建構一個「永續水產養殖業」的系統,在創造經濟價值的同時,也能顧及環境保護與生態平衡,與農委會「創新、就業、分配及永續」為原則相同。而他們的水產養殖技術研究服務公司,未來將著重在魚苗(尤其是鱸鰻)的培育和供應,並對下游養殖業提供技術、資材、病害防治及財務營運成本評估的技術服務。
RSC計畫由教授帶領博士級研發人才,結合產業資源,共同進行人才培育及創新技術研發,高教司預計4年內,大學與產業將共同培育600名以上博士級研發人才,研發超過200件可實際運用於產業的關鍵技術或產品,並可促成師生研發團隊到企業成立新的研發部門,或師生研發團隊自行成立新創RSC公司。期盼能夠透過RSC計畫,將臺灣校園的人才及研發技術成功應用在社會,幫助臺灣的經濟和科技再攀高峰
★教育新知不漏接!立即加入教育家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