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惠如:最欣慰的是,班上沒有5C的學生!

一所原本在當地惡名昭彰的學校,因為一群不肯放棄的老師,堅持「每一天都讓學生有所學」,翻轉孩子的命運。

2016年8月初的臺東,還留有尼伯特颱風掃盪過的痕跡,隨處可見粗壯的大樹斜倒在街邊,或是被吹掀的鐵皮披掛在路旁,復建的工程陸陸續續進行中。前往採訪之前,臺東縣寶桑國中老師楊惠如便提醒著我們,親自走一遭,才明白她所言不假。

實際來到位於臺東市區的寶桑國中,學校的災損不嚴重,炎炎夏日裡,卻也進行著補救的工程,補的是孩子的學習力,還有學校的教學力。

楊惠如:最欣慰的是,班上沒有5C的學生!

不捨讓孩子到學校「等待失敗

13年前,楊惠如初來到寶桑國中報到時,「寶中在臺東,以前是一所沒有人要念的學校、學生也沒人想承認自己念這裡,」前任校長不敢在廁所裝馬桶,因為怕被學生砸壞、學生間霸凌事件頻傳,在當地惡名昭彰,「重視教育的家長,會把孩子改遷去我們同學區的另兩個學校。」

楊惠如說,惡性循環下,學校裡的問題學生比例偏高,「我們接到的孩子,每一班近2/3的孩子,不是沒有意願學,就是沒有能力學。」不僅是新住民、隔代教養等家庭失能問題,老師們還得面對如智能障礙、情緒障礙等各種學習障礙的特殊生。

楊惠如明白,家長選擇權是一直存在的,因而她轉向思考:「如何讓家長願意選擇我們寶桑?尤其少子化影響下減班嚴重,為什麼家長要把孩子送來我們學校?我們能給孩子的是什麼?」

不想兩手一攤、讓孩子等待失敗、讓學校原地打轉,她和同事余青彥、張順妹3人合力組成「5995學習改革小組」,從教學開始改變。

從零開始,做「奠基教學」工程

教授英文科的余青彥說,七年級新生一開學,約有2/3的學生,連英文26個字母都不熟悉,「我們就從26個字母開始教起,除了識字重新打底,一起教他們直接拼讀。」

余青彥向外找資源,找到了臺東大學專長補救教學的曾世杰教授。曾世杰所翻譯的教材「字母拼讀直接教學100課」,成為英語補救教學最有力的推手。學期初的頭兩個月,幫孩子打下認字拼讀跟自然發音的功夫,有效降低國中生在後續背單字的困擾。

「如果學生沒有把聲音跟單字連結在一起,也只是強記死背,」余青彥一語道破國中生最容易撞牆的英文關卡。身為導師的楊惠如,即便自己本身教的是國文科,每天放學後也陪孩子留下來自習,跟著學生一起唸英文,「我見證了這套方法很有用,孩子們的英文認讀能力進步很快,進入文本朗讀的障礙減少,信心自然增加。」

余青彥強調,一開始的奠基工程,即便花上兩個月都要做。我們最重要的,就是確保孩子每一天都有跟上進度,確認當天老師教的內容,孩子都有學會。楊惠如的一席話,卻是貫串「5995學習改革小組」最核心的教學方向。

回到楊惠如的國文課裡,她也打破以往補救教學的規定,不再按表操課、每週只上一節補救課程,她直言不諱:「現行的補救教學,是沒有效的。只有大量密集,才是唯一讓補救教學有效的方式。」她的教學透過分組合作學習、提問與回答,讓孩子不再趴睡在桌上或隱藏在教室裡,「我的補救教學是在每一堂課裡,讓學生能夠互相幫助、也讓我隨時掌握他們的理解程度。」

3年前寶桑國中獲得教育部的教學卓越獎金質獎,對臺東當地來說是一大震撼;「5995學習改革小組」每一天微小的教學裡頭穩紮穩打的功夫,竟成功讓寶桑國中翻身。現在,穿著寶桑國中制服的孩子,再也不用一直低著頭了。

楊惠如笑說,「5995有另一層涵義,原先學校裡因家庭不力、學習動機低落的孩子,是一群59分的孩子,但只要老師改變教學方法、讓孩子體驗『學得會』的成功,他們可以是學習信心跟表現都95分的孩子。」

沒有孩子該被放棄,至少老師不能

今年會考成績一出爐,楊惠如在臉書上寫道:「最欣慰的是我們班沒有五C的孩子。」5C意味著孩子早早就放棄學習,「這些等待失敗的孩子,有很多來自於,他每天去學校,卻什麼也沒有學。第一線的老師一定知道他們是誰。」楊惠如補充,「尤其在偏鄉,家庭的支持是比較少的,學習能力的提升,老師是關鍵。」她也坦言,把孩子從C拉到B並不容易,班上2/3的孩子,可能連最基本的學力都沒有、也不懂得何謂讀書習慣,「但我心裡深深的相信,沒有孩子該被放棄,至少當老師的不能先放棄。」

對於非常重視會考結果,她解釋,「在偏鄉,教育不能只帶著悲憫,而是要幫助孩子找到向上的力量,」如果只顧著做活動、發展特色,學生即便進到了高中,挫折感也很高。「唯有孩子具備了基本學力,才等於拿到了一張夢想門票,當孩子能夠自立時,才能夠實踐更多的理想。」

提到今年應屆畢業的905班,她露出很罕見的驕傲與欣慰,「我的學生八年級時,大概也會預測自己是C,但他們不會預測九年級的失敗。他們會告訴你,他還有一年可以努力,他們會一直學習到上考場的那一天。」楊惠如的永不放棄,也感染了她的學生。

才剛送走一批畢業導生班的楊惠如,完全無縫接軌,又擔任了七年級新生班的導師。這是她接下導師班的第5屆,也是她在臺東大學讀國語文補救教學研究所結業的日子。她客氣的說,她的教學很平凡,願望也很平凡。「我不是一個一開始就很有方法的老師,一路走來,還跟著很多前輩老師與專家的建議做調整,」她不斷在尋找更適合孩子的方式,希望讓孩子能把基本學力帶著走,進而從學習中找到翻身的關鍵。

★教育新知不漏接!立即加入教育家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