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置校園可供申請再利用,教育部開放共13項公益用途優先運用

閒置校園可供申請再利用,教育部開放共13項公益用途優先運用

近幾年地方政府因應少子女化趨勢並考量其相關政策及社會需求,教育部國教署積極推動國中小餘裕空間活化運用,已有成效。教育部明訂幼兒園、社會教育機構、社會福利設施、觀光服務設施,及配合各地方政府重大政策、社會發展、社區需求且不涉及商業行為的用途所需場所等13項用途,以文教公益為優先,落實空間活化的原則。

教育部國教署近年來致力督導地方政府多元辦理餘裕空間活化事宜,目前已有閒置校舍活化為幼兒園、露營區,及老人照顧設施、身心障礙者服務機構、兒童與少年之托育等社會福利之活化案例,許多校園餘裕空間以不同形態及多元功能再次回歸服務社區。

花蓮縣90年停辦的大進國小大全分校,101年改制活化為光復鄉立幼兒園2班。園長結合在地社區資源,積極邀請當地家長、部落耆老擔任族語志工,並聘任具族語教學能力之教保員實施族語教學,將日常課程與本土文化、社區資源與學校教學相結合,讓族語的學習從小紮根,以延續在地原民之傳統文化,都是成功的案例。

臺東縣長濱鄉的忠勇國小在102年停辦,臺東縣政府為因應當地老年人口長照之需求,105年將該停辦後的校區土地移撥予該府衛生局,由衛生局委託伊甸基金會、門諾基金會將校園活化轉型為長期照顧中心。東河鄉隆昌國小停辦後的校區亦移撥該府衛生局規劃作為日間照顧中心使用,兩校活化運用為長照或日照機構,重新塑造校園新功能,提供長者更多元的照護服務,校園也成為關懷與照顧當地長者的「好所在」。

高雄市岡山區嘉興國小大莊分校96年裁併後由竹圍國小代管,為強化社區功能與發展,100年社團法人高雄市生命源共生家園發展協會看見活化契機,於面積7,110平方公尺的校區上,以「共生社區」之型態,服務失怙老人、特境婦女、飛行少年、生活扶助戶、身心障礙者及失業者等弱勢族群,成為生活重建的場地。該協會表示,該家園的服務宗旨是讓「家人」知道自己不是「被收容」,而是不分貴賤都能自給自足、活得更有尊嚴,雖然校園消失了,但是活化運用後重新成為守護著當地的居民。

此外,屏東縣潮東國小崙川分班103年停辦後,配合縣府沿山公路露營計畫,將包括圖書館、辦公室、教室和廁所的三棟校舍整建規劃為露營區,屏東縣啟智協會借用該場地成立「崙川工坊」收容身心障礙者,並訓練其管理維護露營場地之技能,經由露營場地之經營,培養身心障礙者之工作技能,也期許未來有融入社會的工作機會,該校重新塑造學校的新用途,並擴增社會福利的效益。

未來教育部將持續推動校舍空間活化,以延續校園餘裕空間的新生命,讓教育資源重新活化再利用。

★教育新知不漏接!立即加入教育家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