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到對教育的想法,走過崎嶇成長歲月的蕭敬騰,言語間流露著超乎他年紀的成熟。曾千倚攝
藝人組電競隊伍不稀奇,蕭敬騰去年也從選秀節目的歌唱導師,晉升到電競學院的創辦人,打造培育電競選手的園地。不同的是,他從破除家長的擔心開始,建構整套專業養成、生活品格到退役輔導機制,要從社會教育開始,逐步實踐他的教育夢。
「教育事業一直都是我的夢想。」一談到「教育」,蕭敬騰眼裡默默燃起一叢火花。
對老蕭來說,過去傳統的教育制度,帶給他許多傷害,在那個以成績掛帥的年代,蕭敬騰的年少歲月彷彿被「閱讀障礙」四字宣判為一輩子的「壞學生」,無法用文字理解世界的他,同樣不被世界所理解,學習上的缺陷讓他滿身是傷,選擇用抽菸、逃家、打架武裝自己。
不只一次說過自己是「被教育出來的小孩」,蕭敬騰也暢談自己的教育夢,2018年與香港中國數碼文化合作創立的「The Jams 電競俱樂部」,他口中的「電競學院」,是他投入社會教育的第一步,期望建構出一套針對電競選手,從培訓到職涯、從專業技術到人格培養的全方位教育規劃,扭轉社會大眾對「打電玩」的誤解。
相較於不少大明星也紛紛組隊投入電競產業,年少在質疑聲浪中長大的蕭敬騰,想得更深、更遠。「玩電玩真的能當飯吃嗎?」「課業怎麼辦?」「會不會傷眼睛?」對於家長的各種擔心,他都考量進去,「就像運動員一樣,選手們必須恪守嚴格的生活規範、訓練,也要背負責任和壓力。」蕭敬騰從不認為,「教育」只局限在課堂或學校,而應該讓每一個堅持走在不一樣道路上的人,都能受到肯定與尊重。
「有想過你以後會是怎樣的爸爸嗎?」「當我的孩子應該會很可憐啦!」老蕭式的回答令人莞爾。儘管帶著更多的同理,對自己高標準的蕭敬騰談起會如何教自己的孩子,直說「真的很難!」
「以前學習最痛苦的就是不被理解,師長、家長的不理解,讓我選擇放棄。」曾在教育裡跌倒的蕭敬騰,也曾被教育扶起,有過跌跌撞撞的曲折人生,也見過風光無限的舞臺風景,如今他仍不忘初心,選擇回頭拾起教育的火把,成為一個願意去相信和理解的大人,努力為那些曾和自己一樣、被忽略在角落的孩子,撥開黑夜、照亮前路。以下是蕭敬騰的教育觀、以及他如何看待「老師」及「父親」兩種角色:
------------------------------------------------------------------
Q:你不只一次說過「最想做的是教育」,目前有具體的想法了嗎?
A:我想做的不一定是一所具體的學校,我希望能更全面,也不限只在娛樂產業,不是只教你怎麼唱歌,不是這樣的,更多是從職場上去分支很多知識、道德、禮儀,或是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分寸,我創辦的「電競學院」或許是一個例子,它實體運作的地點在香港,嚴格上,整個華人圈只要任何人有興趣,都能夠加入我們。
基本上,我把外界對於一個小孩怎麼可以把打遊戲做成一個職業,家人所有可能的擔心,全都列入考量。一個電競選手的職業生涯大約從12歲到22歲,時間非常短,25歲算是極限,因為反應、速度都會慢慢遲緩。所以,25歲算是高齡,30歲基本上是一個退休狀態。我們希望職業的電競選手,未來可以像運動員一樣受尊重、被理解,這並不是純粹的打遊戲,其實是體育賽事的一種,只是目前還沒有被廣泛的接受。
▲ 老蕭認為,電競這條路未必適合每一個孩子。曾千倚攝
在電競產業裡面,第一個家長擔心的就是學業。所以在25歲畢業,就是退休之後,首先要讓他們可以無條件的進入學院繼續升學,建立完善的退役輔導機制,包括提供兩年以上的獎學金補助等。就算不選擇升學,也
可以進入相關產業的分支,讓他們在這個行業裡繼續成長,例如:電競主播、研發電動項目等,因為他們對電競非常理解。再來是經濟上的保障,每個月、每年都會有保證的底薪跟年薪,一年最低是一百萬臺幣。
相對的,我們對品格與紀律的要求是非常嚴格,所有培訓選手的生活作息基本上跟運動員一樣,幾點起床、吃早飯、開始訓練,訓練多久時間後,要做眼睛休眠的運動,然後再繼續訓練,晚上集中住在一個宿舍裡面,有明確的生活規範。
Q:為何選擇從電競開始?是希望幫助那些飽受質疑的孩子,有比較好的出路?
A:我很喜歡玩game,我從國小就開始打電玩了,之所以會都把這些所有的疑慮考慮進去,是因為這些也是來自於大家對我的疑問。我知道大家會對我提出什麼樣的要求、疑慮、問題,這是我應該面對的,所以我有把這些東西都準備好。
電競是一條路,但不見得適用於每一個人;我喜歡,也不代表它可以當作我的終生職業。我就講,電動很好玩,大家都覺得這是一個非常沒有前途的一條路、只是玩樂的一條路,但事實上,進入這個職場,你不會這麼認為的,因為背負的責任、壓力跟訓練的嚴謹度,不是一般人能夠接受的,甚至比當兵還要嚴格,就把它想像成一個運動員,是有成就的、數據的,是跟著他一輩子的。
Q:你有想過未來會是怎樣的爸爸嗎?
A:(……停頓思考)我會是個嚴格的爸爸,因為我對自己非常嚴格。他當然可以不會念書、不會唱歌,只要在自己的領域上過的很好,但畢竟自己的孩子跟對別人還是不一樣……這真的很難,當我的小孩應該會很可憐(笑)。
Q:走過天生閱讀障礙的限制,是否讓你對「老師」的角色有不一樣的看法?
A:我不會覺得我是一個非常專業的老師,我寧可當一個好朋友,或是一個分享者,因為我不喜歡以前傳統的校園制度,那不適用於我,事實上也不適用於很多人。講實話,在校園時期,到底有多少人是快樂的?即便考第一名,但你快樂嗎?第一名書讀得很好,然後呢?未來怎麼樣?未來有特別順遂嗎?其實也未必。相較於西方,臺灣的教育應該要多鼓勵孩子們隨便亂想東西,讓一個人提早有想法,有想法很重要,另外,更重要的是,大人們傾聽的耐心度也不夠。
我覺得學生時期最重要的事情,也是老師最重要的任務,是必須帶領每一個學生達到一個新的境界,也就是要讓每一個小朋友去認識自己,最起碼要知道自己的興趣是什麼、喜歡什麼;如果小朋友在學習上面有些困難,更要幫助他們找到優勢,或許他對文字的理解不行,是不是對圖像記憶可能比較好?就各方面來講,過去學校的制度很死,現在可能好一點,以前讀書像坐牢一樣很苦,然後又那麼長的時間,到底要折磨一個小孩子多久!
Q:你現在會有這麼多的點子,是否也跟非典型的成長經驗也很有關係?
A:過去成長的經歷當然有幫助,我常常在想,小時候好可憐,對於我們這種不會讀書,考試分數的比啟智班還要低,事實上也曾經努力過,但是不知為何做不到的人,真的很痛苦。因為師長、家長的不理解,讓我們選擇放棄,但還好我很活潑,至少我曾經做過一些瘋狂的事情,所以還學到一些東西。
所以,你問我,要對過去那個十五歲叛逆的自己說一句話。我最想說的會是:「幹的好!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