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出發明家,楊鎮澤要技職學生不只是黑手!

楊鎮澤擅長以生活化的故事作為課堂開場,引起學生學習動機。(攝影:倪旻勤)

高雄市中山工商的資訊科老師楊鎮澤,近年帶領學生參加國際創新發明競賽、國際科技展覽會,成績亮眼!他希望學生於在校期間,就具備與業界接軌的能力,能夠擺脫畢業後當黑手的命運。

午休時間,辦公室關上燈,陷入一片安寧;隔著一層玻璃,小小隔間中,燈火通明。這是高雄市中山高級工商職業學校的資訊處,小隔間裡,電話聲、交談聲從未斷過,忙進忙出的是中山工商資訊科老師楊鎮澤,他在2017年時獲教育部頒發師鐸獎。除此之外,也曾獲GHF教育創新學人獎、教育部杏壇芬芳獎、國際青少年發明展特殊貢獻獎、國家創新科技獎等獎項。

在學校,楊鎮澤教授程式設計實習、基本電學實習、計算機概論......等多項課程。他自認是個嚴格的老師,對學生要求很高,教的又是生硬難懂的科目,學生看到他都「驚甲欲死」。但卻有家長對他說「還好你用這樣的方式帶孩子」、「孩子每天都很期待能去找你」。

「我不希望職科的孩子被定位成畢業後要去當作業員、做重複的工作,被定位為黑手。」楊鎮澤對職科學生被看低的現象,深有所感。他立志在自己的課堂,要讓學生知道,知識能用在哪些地方、該擁有那些能力。

用故事建立情景,學生實作解決困境

為了讓學生對課堂產生興趣、主動吸收知識內容,楊鎮澤的教學法很有一套。他偏好用實作進行主題式教學,讓學生從動手做中發現問題,並在與同儕討論後,歸納可行的解決方法。不論最後是否成功,從過程得到體驗、在結果獲取知識,都會是一輩子的經驗。他解釋:「這個時候,小朋友會覺得這是他主動學習的,只是他不知道這就是你要傳達的。」

每堂主題課都是從一則故事開始的。在「光和熱」單元中,楊鎮澤帶著學生想像,當你是哥倫布的船員,突然船隻在海上失去動力,船艙中找到的一堆廢棄物和頭頂上用之不盡的太陽光,是求生的唯一希望。要怎麼做,才能生存下去?

有學生在廢物堆中找到太陽能板,與木片組合成一艘有動力的小船,讓船員逃生;也有學生收集破碎的蠟油,用熱能融化成一支蠟燭,能在黑夜來臨時維持光亮。也有學生拿凸透鏡聚集光線,對著金屬杯,花費整個上午,煮出兩杯咖啡。

每次主題課時長三小時,開場由楊鎮澤花15分鐘引導學生進入情境,剩下的時間全權交給學生,讓他們自由分組、發想、製作;最後15分鐘,再把學生拉回,讓學生一同分享今天做了哪些事、獲得哪些想法。下次上課,便能快速用前一周的實作經驗,幫學生建立光和熱的基本概念。

儘管,學生的作品發展走向時常出乎楊鎮澤預想,但完成後,他會想辦法引導學生思考,去回想製作過程中發現了什麼?例如「為什麼咖啡豆和水會變為咖啡」、「為什麼光聚焦在杯子上會產生熱」。雖然透過問答,無法系統化的將知識點傳達給學生,但他認為,經過這一段體驗,未來學生求學路上遇到問題時,也能很輕鬆地與生活、與所學做連結,「他本身得到概念,這個概念會跟著他一輩子。」

在楊鎮澤的課堂中,有多數時間都讓學生動手操作,最後再由他引導學生將實作經驗扣回課堂內容。(楊鎮澤提供)

此外,生硬的名詞和公式對學生來說,也是學習一大阻礙。楊鎮澤嘗試將這些難以親近的內容,用其他名稱替代,並結合故事,讓學生能從生活經驗出發,理解每個名詞之間的關聯。

「這中間要包含編故事,如果只是單純的替換,我覺得力量還不夠大。」楊鎮澤強調,故事對於名詞的轉換、對應是非常重要的。且面對不同學生,也要改變故事情境。如教高雄的學生,能用壽山做為場景,但到臺北,可能就得用木柵動物園開場。 

翻轉學習,先做過才知道要學什麼!

而在實習課中,使用各項工具對學生來說是基本能力。因此,第一堂課會向學生介紹工具包內的所有工具,就如同上自然課要先認識實驗室器材。

然而,堅持讓學生動手做學習的楊鎮澤,當然不會和學生說:「現在拿出十字起子,它的功能是……。」他反而是到處收集廢棄3C用品,在學期的第一堂實習課,叫學生將這些物品拆得精光。在過程中,孩子就需要從工具包裡尋找各種最適合的工具,雖然總會有幾個沒那麼細心,最後用暴力支解,但總會有「要使用對的工具」的認知。

而拆完廢棄物品後,課程並未結束,楊鎮澤會請學生將所有零件分類,先收在教室的櫃子裡。等到期中之後,再設計有主題的實作課,如「廢材機器人」。等學生畫完設計圖,就能從「垃圾堆」裡,找到自己需要的零件,想辦法組裝、接電路,拼湊起自己的機器人,改變廢材命運。

楊鎮澤讓學生透過拆解3C用品,摸索每種工具的功能。(楊鎮澤提供)

「我會覺得透過這種倒過來的方式,他會因為真的要解決問題而去念。會比告訴他,但學了都用不到還好一點。」楊鎮澤直言,念職校的孩子對學習普遍沒有太大熱情,既然如此,就不要想盡辦法灌輸知識。

因此,他採取逆向操作,先讓孩子玩、讓孩子動手做,等孩子喜歡上這個主題之後,再慢慢把課程導回要教授的知識。楊鎮澤並不求學生要有多好的成績,但他希望學生在實作時,會有自己的想法,甚至產出一件連他都沒想過的作品。

因為同理每一個孩子、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楊鎮澤發展出適合職科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孩子在動手做中遊戲,在討論中享受知識累積。學生畢業後,也持續關心,更提供場域讓學生回學校「練功」,成為每個孩子最堅實的後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