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中港高中老師蔡芳玲 願做打菜媽,願為同行者

蔡芳玲老師

從辦公室到教室,這一條路,蔡芳玲每天要走上好幾回,無論有課或沒有課,有事或其實也沒什麼事,總之她就是喜歡朝教室走去,因為教室裡有她最喜歡見到的人。

中午的打菜媽,把教室變成聊天

「芳玲」,學生們都這麼叫她,似乎有點沒大沒小,卻又感到萬分親切。「那是他們展現親近的方式,我一點也不覺得被冒犯哩!」蔡芳玲喜歡和學生們靠近到一種地步,就連中午用餐時間也捨不得放過

鐘聲響起,蔡芳玲擱置手邊正忙著的工作,起身走向教室,熟練的拿起菜夾、湯杓,一面幫學生打菜,一面東聊西聊起來,「打菜媽」的名號因此不脛而走,這,也是一種親近的展示。

吃飯、添菜、沒大沒小的亂聊,如家人般共聚的溫馨畫面,因著蔡芳玲,在升學壓力高張的教室裡,在孤僻、拒絕關心的慘綠少年們的生活中,每天如常上映。

「從小我就想當老師。」小時候覺得老師總是站在高高的講臺上,很權威、很巨大,老師說的都是對的;直到長大後,蔡芳玲終於如願成為老師,可以權威、足以巨大,卻因深深被學生們的單純吸引,使她甘願走下講臺,成為學生生命中聆聽、陪伴的同行者。

於是23年教職生涯,導師就當了22年。「我是一個不喜歡複雜的人,成為導師,每天與孩子們近距離接觸,他們的單純影響了我,使我對教育工作總是充滿熱情,且熱力不減。」

蔡芳玲(後排右五)每學期會帶學生一起登山

兩位好校長,形塑一位好老師

影響蔡芳玲的,還有兩位校長。初出茅廬於私校任職時,有整整三年的時間,每一個學期,校長王和明會親自帶著菜鳥蔡芳玲,挨家挨戶,到每一位學生家中進行家庭訪問。「一個班36名學生,每一位學生畢業前,我們會到他家至少6次,不但深入瞭解學生與家庭,更讓我學會了與家長互動的方式。」

王校長親自演繹了身教的重要,這股精神,為菜鳥蔡芳玲的教師生涯刻下難忘的痕跡,「他永遠是全校第一個來,最後一個走的人。」如今羽翼已然豐厚的蔡芳玲,依舊維持著每天6點出門9點回家的習慣,上課、備課、晚自習陪讀,勤勤懇懇的教職日常,就像在向王校長致敬。

「堅持」則是中港高中校長周文松所展現的教育熱忱。周校長甫到任時,學校經營正逢低谷,而蔡芳玲所負責的特色班「設計思維班」,也正面臨缺乏計畫經費的窘境,最艱困的時刻,卻在這位新任校長不計代價的堅持下,使班級得以倖存,不單如此,還紅紅火火的發展了8年。

設計思維班的表現,確實未叫周校長的堅持失了底氣。在蔡芳玲帶領下,設計思維班於「IEYI世界青少年發明展」中,每每創下教人咋舌的表現,8年來不但屢獲金銀大獎,更是2017年臺灣唯一榮獲「團隊貢獻獎」的團隊,成為中港高中的榮耀。

蔡芳玲認為每個學生都是一朵花,而陪伴花開,是種幸福。

快樂的學生,安心學習、安於失敗

中港高中由於位處偏鄉,學生的學習習慣與學習動機較為薄弱,因此蔡芳玲認為,學校應主動提供讓孩子安心的學習環境,家裡缺乏唸書環境,或繳交不起晚自習費的孩子,皆可安心的留校晚自習,蔡芳玲全程義務陪伴,好讓學生在毫無經費負擔的顧慮下,安心學習。

「我們常說『學習低成就』,這句話往往窄化在課業成績的表現不夠理想上;但是,學業成績並不代表孩子的人生成績。」她希望打造一個讓孩子「安心失敗」的學習氛圍,「帶領孩子們參加發明展的過程,其實就在做這件事。」玩腦力激盪、不斷動手做try and error、團隊合作,目的就是為孩子搭建一個安心失敗的舞臺,使他們身上的光芒得以盡情綻放。

對於甫獲師鐸獎肯定的蔡芳玲來說,沒有所謂的「問題學生」,只有「有問題的」學生,這些在課業或生活上,甚至成長過程中遭遇困境的孩子,他們不見得會主動來到你面前尋求解答,他們需要時間,以及足夠的愛與陪伴,才有可能打開心門。

所以蔡芳玲化身打菜媽,每天在孩子面前晃來晃去,便是為了等待一扇門的開啟,因為「陪伴花開,是種幸福。」她說,「我希望喊過我一聲『老師』的孩子,將來不見得要大鳴大放,但都能成為社會上有用的人。」那正是花開的時候,從播種到開花,蔡芳玲願用一生陪伴,見證一朵花開的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