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昆璉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做自己
「老師!」李昆璉在銀行,遇到了畢業近20年的學生。20年前,她是懵懂無知的小學生,現已成為成熟俐落的銀行行員;20年前,李昆璉是剛從師院畢業,懵懂無知的社會新鮮人,現則從總統手中接下師鐸獎肯定。
教音樂,更教育人成為人
一聲老師,連結了兩個人的生命,橫越漫漫時空,帶領師生重返過往。「生命是有限的,能夠在有限的生命中,陪伴孩子成長,那是一種生命的連結與擴張。」李昆璉說。
高三那年,李昆璉決定成為老師,雖然各方面表現不俗的她,未來也可以從政、從商;再加上,從小受父母栽培,接受音樂、繪畫、心算等多元洗禮,可以選擇的道路相當多,她卻希望從師。
「我無法扮演好所有角色,但老師可以培育出各種人才,許多角色!」而且是國小老師,「我希望從小開始,陪伴孩子長大!」她讓自己的生命成為一座橋,甘願的躺下,引領孩子跨越障礙,迎向各自精彩人生。
師院畢業後,李昆璉來到新竹縣「不山不市」的寶石國小,她看到文化刺激較為薄弱的偏鄉弱勢孩童,對於人與周遭環境,缺乏深度覺察與探索,缺少對生命的感動與感觸,自然無法關愛環境與他人。
於是教音樂的李昆璉,跨入生命教育領域,在校長主任帶領下,與老師們共組「石頭坑教學團隊」,以校園裡的橄欖樹群為教材,設計出「愛在飛揚一深耕生命的育花園」生命教育課程,獲得了教育部教學卓越金質獎肯定。
不斷跨域,不斷學習的老師
7年後,李昆璉再次跨界。自嘲對「資訊教學一向很陌生」的她,為了挑戰自我,來到以資訊科技為設校根基的竹北十興國小。
這裡,鄰近科學園區,學生大多來自科技背景、經濟優渥的家庭,學科知識豐富;然而,與同事們討論中發現,孩子們在生命探索與人際互動向度上,關懷與尊重較為不足,於是導入生命教育與品格教育,希望如設校願景般,培養出具有人文藝術素養的科技人,理性與感性兼具的學子。他們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共同撰寫了「新三國online」、「WOPSV VSPOW閱讀寫作教學模式」等教學方案,皆獲教育部肯定。
在十興國小,李昆璉與同儕們發現,許多孩子生活條件好,學科能力強,卻對自己的未來缺乏想像,「長大後要讀臺大,要做醫生,要讀書才有出息……」,孩子們不斷從父母的口中與觀念中,形塑自己的未來,卻從不探索、瞭解自己,不知道自己真正想做什麼,熱愛什麼,關注什麼。
於是她與團隊運用多元的教學策略,帶領孩子探索自我潛能,發展自我價值,研發了「打造我的未來履歷」課程,這份教學方案,在校長領軍、團隊持續努力下,已連續三年獲得了教育部教學卓越獎肯定。
讓每個孩子,都能做他自己
一位不斷學習、不斷跨界的音樂老師,音樂、數位、生命教育,種種看似迥然不同的領域,在李昆璉手中,都變成了協助孩子發現自我的工具。
「資訊融入教學,使過去傳統教學達不到的地方,透過資訊系統的輔助,幫助孩子跨越學習鴻溝。」就拿李昆璉的音樂課來說,沒學過音樂,沒有任何古典音樂背景的孩子,如今在科技輔助下,無須砸大錢上鋼琴課,學習古典樂理,便可透過MIDI軟體,結合電子白板自學音樂,甚至進行自由創作,幫助孩子跨越學習音樂藝術的鴻溝,讓音樂回到初始,帶給人們幸福美好的內在感動。
「越多科技輔助工具,越能讓不同能力的孩子,都能夠站上舞臺展現自己。」李昆璉認為,近年來,新興教育議題容或不斷翻新,從學習共同體、翻轉教育,到學思達、STEM、STEAM、MAKER等等,潮流更迭,但教育的本質,仍在於如何驅動孩子自主學習的意志;而要驅動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學習動機,達到多元化的發展,就必須提供多元化的學習工具與環境,才能使鳥兒善飛,魚兒善游,讓天賦自由。
李昆璉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做他自己,「做自己,並非為所欲為,而要透過教育,給予正確的價值導引,教育人成為人。」而老師是一座橋,是引導、陪伴孩子成長的堅定力量,更是連結、通往兩個世界的關鍵字。為了孩子,李昆璉甘願成為一座橋。
李昆璉帶學生參加vex機器人國內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