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裡的心靈捕手 劉桂光:看見學生,不是只看見分數

劉桂光是學生心中的心靈夥伴,生活中大小事都可以找他。面對青少年,他提醒大人不要只關心成績。劉潔萱攝

目前擔任臺北市復興高中校長的劉桂光,過去曾任臺北市松山高中教務主任。當時,學生都叫他「光哥」,在學生眼裡,光哥幽默風趣,生活中大小事都可以找他。面對很需要溝通的青少年,劉桂光有一套應對方法⋯⋯

「我可以比這個姿勢拍照嗎?」拍照到尾聲,劉桂光突然自己擺起pose,要求攝影師幫忙拍幾張照片。隨著攝影師按下快門,看起一本正經的劉桂光就像是青少年玩拍貼機一樣,不斷變換姿勢,就算「三連拍」也難不倒他。這場景,不但惹得記者與攝影師大笑,也引起路人好奇的眼光,但是劉桂光完全不害躁,全心全意投入在閃光燈下。

2016年,劉桂光擔任臺北市松山高中教務主任,學生都叫他「光哥」。與其說是主任,倒不如說他是學生的心靈夥伴。生活中大小事,學生與他無話不聊,就連青少年最忌諱跟大人聊的感情問題,他的學生也對他侃侃而談,甚至有失戀的學生半夜打給他哭訴。

關心學生,不是只在意成績

陪伴青少年是許多大人頭疼的課題,但劉桂光卻和學生零距離,不但學生有問題都想找他討論,學生間也會互相介紹,「轉介」給光哥。「今天中午就有一個學生要來找我,是我以前的學生介紹來的」,像是校園中的「密醫」,劉桂光不用師生的階級當做管教的手段,反倒把學生當朋友,是學生的心靈夥伴。譬如劉桂光的第一堂課就和同學說自己「高中重讀了一年」,底下學生嚇了一跳,故作鎮定地聽老師說下去。他解釋,從小課業表現不好,打架、騎機車種種壞事都做盡,高中忙著玩社團而荒廢學業,但是他明白,如果不讀大學,高中學歷無法讓自己自貧窮的家庭翻身,所以當時決定「重讀一年--其實就是留級啦」,劉桂光說得一派輕鬆。向學生自我揭露求學經驗,讓學生開始覺得這個老師不一樣,劉桂光說,「要搏得學生信任,大人要先釋出善意」。

此外,劉桂光也設身處地替學生想,去了解孩子的需求。他明白國高中階段的學生課業壓力大,很容易認為自己做得不夠好,「像是松山的孩子缺乏自信」。松山高中在傳統排名上為第四志願,讓許多學生是以「考試失利,應該是能進建中、北一女」的心態入學。「但有時候也許學生不覺得這是件大事,但是大人一直講一直講,就會讓孩子以為這很重要,」劉桂光解釋。因此在松山,他努力讓學生明白「老師關心你,不是因為你的成績好壞」。他認為,要拉近與青少年的距離,第一個就是別用成績評斷他們,「看見學生,不是只看見分數」。

用生命教育讓學生成為一個「好人」

劉桂光也是松山高中在推廣生命教育上的「幕後黑手」。他的生命教育課程不考試,每班進度不一樣,唯一一樣的是,他上課用很多案例和同學討論,每個人都提出自己怎麼想、怎麼做,沒有標準答案。在課堂上,他們討論每個人重視的人生價值是什麼?金錢?外表?名聲?他們也討論如果生命只剩六個月,最想對家人朋友說什麼話?這些看似哲學的思考,配合108課綱內的「思考素養」是劉桂光想要帶給學生的能力,也透過課程讓學生「成為一個好人,活出他認為好人應有的樣子,」劉桂光強調。

除了正式課程,松山高中的生命教育也融入各科教學與自由選修,譬如,搭配「復健服務」的體育課,讓學生運用課堂上學到的東西去幫助身心障礙者、有早期療育需求的孩子;還有需要「服務學習」的物理課,學生上完一個學期物理後,自行設計一套課程活動去教其他比較小的孩子。透過課程,學生互相理解,劉桂光笑說,連臉書「黑特松山」(學生自行成立類爆料的社團)的匿名發文量都減少了。

回顧自己的求學生涯,劉桂光即使課業表現不好,但導師的「雪中送炭」,讓他明白一視同仁的重要性。他回憶,小學老師知道他家裡窮,以「幫忙」為由,要他「幫忙把老師吃不下的東西吃完」。童年的劉桂光還真以為自己是在幫忙老師,直到長大才知道,是老師顧及孩子的自尊心,不想要劉桂光因著家庭背景而自覺矮人一截。「如果我們現在能多愛孩子一點,他未來的偏差行為可能就少一點。」因此,劉桂光跟學生打成一片,期許自己能在學生需要的時候,成為學生的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