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提供:蔡依橙
許多父母常說:我的小孩只喜歡玩,都不學習。蔡依橙的做法是,不去否定他們喜歡的東西,而是陪孩子接觸,包括玩電玩都能讓孩子學素養。
大學前的學習不是很愉快,我回頭想,根本的原因來自於,沒有辦法想像未來世界,為什麼我現在要學這些東西?」專業心臟影像醫生背景,之後轉而創業成立新思惟國際的蔡依橙,除了開課教導專業人士職涯技能,近年也開設素養教育工作坊,分享自己陪伴孩子學習、探索知識體系的歷程。
「我們從來沒有被賦予權力去自主學習,總是透過考試跟學習的系統,活在老師與家長的分數要求裡,」蔡依橙回憶,當年進醫學系,並不是自己的選擇,一直到進了醫院當醫生,才漸漸感受到自己學習的熱情所為何來。
經歷不同科別的實習,蔡依橙發現自己對影像更有興趣,決定投入心臟電腦斷層的領域。在臺灣資源還不足夠,且落後國外發展四年的情況下,他透過自學,醫學論文不但獲得國際獎項肯定,更將臺灣的研究推向國際。「只要有一條網路線,跟什麼都願意嘗試的態度,學習就可以開始。」
蔡依橙觀察到,有些父母往往在不自覺中「幫小孩規定好階梯,只是叫孩子自己去爬」,卻誤以為這就是自主學習;殊不知自主學習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真的把權力交還給小孩」。
「從動機開始,到怎麼評價自己的體系,以及對事情的品味,一定都要是小孩自己的。」身為家有國中女孩、小學男孩的父親,蔡依橙從課內到課外,一直尋找並實驗各種方法,希望帶領小孩長出自己學習的力量。
設計電玩學習單讓小孩思考
如女兒因動漫而對日文產生興趣,他鼓勵女兒課後學習,因為是自己的選擇,當時小學的女兒,能夠獨立搭公車上課,也能自主安排進度,一年多下來,日文程度已讓爸媽無法追上。
「當孩子對某件事產生熱情,我們就可以加進學習的元素。」不愛寫字的兒子有一陣子迷上三國,蔡依橙善用這個契機,先買有插圖的漫畫,讓他透過簡圖理解戰略,再慢慢加重文字分量,推坑兒子看《三國演義》,甚至進行版本對照。
蔡依橙更鼓勵父母跟孩子一起接觸不同事物,提供討論的觀點,「不要去否定他們喜歡的東西,否則長久下來,親子間就難以溝通了。」比如他也玩《寶可夢》、《動物森友會》這些電玩,並透過學習單,讓小孩思考背後的議題。
他觀察到,玩寶可夢打道館時,他自己喜歡選戰鬥力高的,這樣才會贏;但兒子會選稀有性高的物種,因為兒子的重點在展示,「沒有誰對誰錯,當小孩發現這樣的想法是可以存在,而且值得存在,就會有自己的樣子。」
蔡依橙曾出過這樣的「素養學習單」給孩子:「每個遊戲都會設計最稀少的資源,藉由資源的分配調動,控制玩家的行為。你覺得在寶可夢裡是什麼?又如何影響你的思考與行動?」
兒子的回答也讓人眼睛一亮:「如果我想要星星沙子,就會想要一直抓寶可夢;如果是神奇糖果,就會一直解任務。」蔡依橙說,藉由遊戲去擴充相關的知識,漸漸就會啟動孩子的系統性思考與自信心,「有時小朋友根本不用教,只要給他目標。」
3C原則:引導取代限制
許多家長擔憂小孩沉迷數位世界,蔡依橙顯然是擁抱的一方。「我並不限制3C使用時間,因為學當3C的主人更重要。」從姊弟倆都有一臺可上網的平板開始,兩個孩子曾兩年幾乎天天寫部落格、自己剪影片上傳。蔡依橙看到孩子出色的篇章總是不吝轉貼,讓孩子從流量與按讚數獲得正向回饋??滿滿的3C陪伴經驗,讓蔡依橙成為許多家長請益的對象。回顧孩子的「數位學習歷程」,他認為,網路已是目前重要的感官延伸工具,「當你隔絕他們的接觸機會,就如同把動物從野生狀態關進動物園裡,他們是不會快樂的!」他形容。
「小孩其實沒有那麼弱!」面對漫長的教養路,蔡依橙說:「孩子走的方向也許一開始不對,你可以跟他講,但絕對不要當仲裁者。孩子有他的理由,也需要時間內化,得放手讓他們知道,做錯事是什麼樣的感覺,唯有在那之後,孩子才能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