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臺灣之光,國立體育大學研究生陳彥博2010年跑完「全世界最寒冷馬拉松」,成為國內首位征服北極馬拉松選手,並以第三名佳績抵達終點。他的幕後推手,也是「超級馬拉松」好手林義傑的教練——潘瑞根教練。
陳彥博被媒體冠以「臺灣之光」,令人動容的比賽照片後面,其實是段比極地賽事更艱困的成長之路。這段成長路上幸好有一位貴人。「真的很感謝潘教練,這個孩子跟林義傑一樣,都是教練救回來的!」陳彥博的母親李婉霓感激的說。
陳彥博是三兄弟中的么弟,小時候父母忙於經商,三兄弟都要自己打理飲食起居,「我從小就懂得獨立了,」陳彥博說。
不過,轉變他人生的最大關鍵,卻是在成淵高中田徑隊。
教練撿回來的邊緣小孩
陳彥博以加分的成績從士林國中保送進成淵高中。首次遇上田徑隊教練潘瑞根,對他來說,簡直是經歷一整個學年的震撼教育。
潘瑞根向來嚴格要求每位田徑隊員的灑掃與應對進退。初進隊裡的高一學生都要掃廁所、拖地,見到學長問好、學弟幫學長倒水斟茶是本分。有些家長心疼孩子,打電話去向潘瑞根抗議:「我的孩子去學校是去唸書,不是去打掃。」
潘瑞根接到家長電話並不氣餒,他自有一套教導學生的哲學。懂禮貌與長幼有序只是最基本要求,潘瑞根還規定學生寫訓練日記,教他們作電腦簡報,帶他們看書、看電影、寫心得報告,要學生公開演講以訓練表達與組織能力:高三學生則訓練領導力。「田徑隊學生不喜歡讀書,不表示就要停止學習。所以我要他們懂禮貌,懂應對進退。學會表達自己,這樣未來去工作不會吃虧。」潘瑞根希望為這些孩子配備的能力,打破了社會上認為田徑隊孩子們「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刻板印象。
曾經教練說:「你不用浪費我的生命」
念高一時,陳彥博表現不佳。因訓練與作息時間不正常,胃穿孔甚至曾多達九處。無法訓練讓他逃避現實,常常跳街舞到深夜,第二天早上遲到就索性睡到自然醒,連田徑隊也不去。
第一個學年結束時,潘瑞根鐵青著臉,當著陳彥博的面拿出退隊單。潘瑞根說:「你不用浪費我的生命,我也不用浪費你的生命。」
那鴉雀無聲的幾分鐘,卻是扭轉陳彥博一生最重要的關鍵時刻。
「我看著退隊單,不敢看教練,低著頭,根本不知道該說什麼。」從此,陳彥博發憤圖強。
從小學習競速滑冰的他,一雙腿早已練成O型,跑步時雙腳會打結。為了把田徑跑好,他每天睡前用皮帶綁住雙腿矯正,一年過去,他自發性的做法果然矯正了O型腿。
他天天寫訓練日記,別人寫一篇寥寥數百字深感痛苦不已,他卻是寫滿一整張A4紙,反面空白處繼續寫得密密麻麻,但卻工整無比。「老花眼都是看他的訓練日記看出來的!」潘瑞根開玩笑的抱怨。
當潘瑞根帶隊員一起閱讀林義傑的《勇闖撒哈拉》,要求大家寫報告,陳彥博用自己的照片與美勞材料,製作一張特殊的封面:藍色的地球最頂端,也就是北緯九十度之處,一個小小的人影在上面跑馬拉松,那個人影就是陳彥博。
翻開讀書報告,陳彥博寫道:「將來,我希望自己接續撒哈拉,去那尋找生命的祕密,和對生命的挑戰,總有一天,我會找到的。」
「隊員們一起閱讀這本書寫報告,只有他的讀書報告這樣寫。那時候,我就知道,這個孩子會到世界上去跑。」潘瑞根回憶。
潘瑞根今年五十六歲了,不似一般人想像的魔鬼教練那般嚴厲,反而溫文儒雅、和藹親切。在成淵高中的田徑場上,潘瑞根手上拿著碼錶,眼睛盯著田徑隊選手,專注地觀察他們的表現,不時露出燦爛的笑容,為孩子加油。
雖然心臟裡放了支架,已經不能跟著學生下田徑場練習,但潘瑞根訓練選手的能力,持續展現在孩子的成績上。目前他所帶領的成淵高中田徑隊,連續多年奪得全國中學運動會的團體冠軍,他所教出來的徒子徒孫,更在運動界、教育界持續發揮廣大的影響力。
潘瑞根也隨著時代改變,認真學著寫部落格,學生常常會上部落格跟他談天,就像當年寫日記一樣。他更透過影像記錄,只要那天有訓練、有活動,就會拍照燒成一張光碟,「因為每個孩子都有故事,」潘瑞根認真的將學生的紀錄光碟,整齊地歸檔在自己的座位上,隨時讓學生拿去拷貝。
潘瑞根的學生裡,有不愛念書的、有學習障礙的、有混過幫派的、也有家裡窮得無法照顧的,但在潘瑞根的眼中,這些孩子都是一個個有夢想的寶貝。
「有的想要考上大學,有的想要跑出全國第一的成績,我就來試試看,看能不能幫他們圓夢,」潘瑞根說。(整理:編輯部)
★教育新知不漏接!立即加入教育家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