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C發起人許芯瑋
面對人生的路口,該怎麼「選擇」?許芯瑋像一般師大畢業生一樣,思考著:要不要當老師?要在補習班還是學校裡教書?要不要念研究所?要不要一畢業就結婚?要不要出國念書?要為家裡工作還是自己創業?人生就是這樣,每一個分岔路的選擇,都可能造成人生的重大轉折。充滿正面能量的許芯瑋,不僅勇敢追夢,更持續透過實際行動,帶領臺灣的孩子看見:我也能改變世界!
小時候的我,因為很崇拜老師站在講臺上的氣勢,於是就暗暗地許下了要當上老師的願望。認真念書但是成績都沒有特別突出的我,常常以「吊車尾」的方式滑壘過升學的門檻,身邊的人常常替我捏一把冷汗。
高中畢業後,我申請上了心中最希望考上的師範大學,一步一步朝夢想中的職業邁進。在師大念書的我成績還是一樣很普通,當然,也一直為了教師證的考試而掙扎,不過,離夢想愈近,我發現我愈興奮,也發現我的目標很單純:我想要當一位好老師,而且,如果可以回我的母校師大附中教書,那就更完美了!
後來,我順利地考回了母校師大附中擔任代理老師。剛畢業就有了工作,而且又是自己的母校,心中難免驕傲了起來,而且仗著我有來自師大的光環,年輕、漂亮又有活力的老師,學生通常都很喜歡。還記得當時的我,自認什麼都會,也什麼都難不倒我,加上我又受過英語系扎實的專業訓練,帶學生參加英文演講、英文辯論、英文話劇,我手起刀落,一關一關過,我都如魚得水——直到我終於卡關了:大魔王就是我班上的學生家長!
有一天,有位爸爸打電話來辦公室質疑我,他說:「妳為什麼要帶我的孩子去比一些有的沒的賽、參加公益活動?成績呢?給我管好他的成績就好了!」而正當我被罵的一愣一愣,成串委屈的眼淚倏地滾落,電話掛掉後,眼淚還來不及擦,辦公室外竟然有另一位家長來找我。我頭皮發麻地走出去,準備又要挨一頓罵的時候,發現那位媽媽竟然是要來送我禮物的!她搭著我的肩膀說:「老師,我的孩子遇到您真的三生有幸,人生就是要多去做些有意義的事情,讓世界變得更好,謝謝您帶著我的孩子去做這麼多的好事,不要管成績了,反正她之後也不會在臺灣升學啊!」
天啊!我才二十二歲,面對家長這些天南地北的要求,當時我只覺得頭要炸開啦!但從現在的角度回頭看,那時正在思索的我,原來走到了一個交叉路口:我可以選擇屈服於任何一種家長的要求,或是變成「什麼都不做,也什麼都不會錯」的老師,一直到我退休。
保持原狀,聽起來是個很棒的方法,但是我覺得這樣好不負責任,因為我自己就曾在教育體制中載浮載沈,就是那種資質普通,所以念書念得很痛苦的孩子,所以我希望自己既然成為老師,就要能盡力照顧到不同狀況的學生,讓我的學生不要再跟我受一樣的苦。
我不想要屈服任何一種家長的要求,如果可以顧及兩種家長的要求:帶著學生「做好事」而且「成績好」,魚與熊掌兩者兼得該有多好。仔細且反覆的思索過後,當時在我心目中的理想教育藍圖其實有很具體的目標,我希望的教育環境,就像是電影《三個傻瓜》(3 Idiots)裡最後的學校一樣,讓孩子能夠發揮自己的「天賦」,做自己有「熱情」的事情,而且還可以用自己的力量讓世界變得更好!
教學旅程的啟航
結果,冥冥之中還真的讓我找到了這所電影中的學校!這所學校位於印度亞美達巴德市,叫做「河濱學校」(Riverside School),這所學校的校長是吉蘭.貝兒.瑟吉(Kiran Bir Sethi)女士。
二○一○年年初,我在TED短講平臺上找到了她的演講,除了深受感動之外也充滿熱血,因為她在演講中提到:河濱學校透過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
引導孩子,而且她相信「化知道為做到的力量」能夠改變世界。看了他們學校的孩子充滿創意、改變世界的行動,而他們的成績竟然可以遠比印度前十大明星學校還好,這不正是我要找的「魚與熊掌」兼得的理想嗎?
記得當時的我醞釀、思考過後,就提起膽子寫了一封臉書訊息給校長,告訴她我對於她的理念多有共鳴,聽到演講當下有多激動!這對我而言,其實就像是鼓起勇氣寫信給電影中的男主角或是我的偶像劉德華一樣。沒想到,瑟吉校長竟然回覆我了!
她很直接地問我:「既然妳很嚮往這樣的教學模式,那妳想不想在自己的家鄉先用比較初階的方式響應?」她指的,就是我現在正在臺灣推廣的DFC「Design For Change」(簡稱DFC,孩童創意行動挑戰)。
當時我楞了很久。我才剛踏進教師圈,根本是菜鳥一隻,萬一我被家長告怎麼辦?那麼,我到底是要接下校長的盛情邀約,還是不接呢?
於是,我冷靜地分析了一下:首先,我覺得我有語言上的天賦,我可以翻譯校長的理念讓臺灣人知道;其次,我也擅長演講推廣,而教育是我非常有熱情的事情,讓我不會輕易倦怠;最後,我覺得透過使用DFC設計思考的理念可以利他,讓我所處的環境也就是附中變得更好,所以我答應了瑟吉校長,在我任教的班上推動DFC挑戰。
不過,這是我的選擇,如果是你,你會怎麼選呢?跟大家分享我歸納出來的三個面對抉擇的檢驗方法,因為這也是當時我好希望有人能夠跟困惑的我分享的,如果你也同樣感到迷惘,那麼也許你可以參考看看我的經驗。任何的選擇都沒有對或錯,只要是能讓自己往初衷前進,都是好方法!
第二個重大人生選擇
結果,經過了幾個月的努力,全臺灣第一批DFC示範挑戰的同學們解決了二十六個不同的問題,而從他們的實踐歷程中,再次點燃了我對教學的熱情;從他們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他們別於以往學習時的熱情。
而選擇了一條路後,持續往下走,風景就此不同,我遇到了第二個選擇。因為我的內心開始蠢蠢欲動,這次,我想玩更大的,我想嘗試在全臺灣推廣DFC的理念,邀請更多人一起加入改變世界的行列,於是,我萌起離開教職的念頭。
面對更分歧的交叉路口,你會怎麼選擇?這次,你覺得身旁的人會怎麼跟我說?如果你是我的家長、老師、長官或同事,又會怎麼看我?
是「芯瑋啊,妳瘋了嗎?」「這是得來不易的鐵飯碗耶,妳確定嗎?」
還是「芯瑋,加油!」
面對四面八方排山倒海而來的聲音,我又開始迷惘了,但是,當我再次用三個檢驗方向檢視我的選擇,嗯,沒有偏離「天賦」、「熱情」、「利他」的方向,也符合我的初衷,那麼我就決定帶著別人的指指點點和嘲笑,勇敢踏上這條自己選擇的路。
當時的我學到,真正勇敢的,是那些在競技場上奮鬥的人,而不是其他坐在旁邊評論的人。做好了選擇,那就即刻出發,於是我離開了教職,在全臺灣發起了DFC挑戰。
時光飛逝,七年來,每一年,我都跟著伙伴們一起見證許多來自全臺灣同學們的故事,一起為他們運用所學和設計思考,勇敢改變不同的問題而歡欣喝采!看同學們透過充滿創意的行動,把學校的髒廁所變得乾淨、協助移工看懂車站的售票告示、嘗試運用DFC設計思考拉近自己和家人間的距離,到傳承自己部落的編織、歌曲文化等等。而這些同學也許改變了你也曾感到困擾的問題,他們的年紀可能跟你一樣大!
而在這個實現夢想的過程當中,感謝社會給我的肯定,很榮幸獲得了十大傑出青年。你可能會想,感覺這就是人生勝利組啦,妳不就好棒棒?其實,「天賦」、「熱情」、「利他」絕對不是完美人生的公式,而是讓我能生出一點勇氣,培養出願意不斷嘗試的自信心的那道光,讓我面對一路上的挫折,更有力量去戰鬥!
一帆風順的人生,就不好玩了
畢竟,人生一帆風順,不是就不好玩了?現在,挫折和猶豫每天也還是都環繞著我,從早上要不要這麼早起床去高雄拉贊助;怕坐飛機的我,能不能不要搭小飛機去離島演講;文筆不好的我,寫的東西真的有人看得懂嗎?
不只對外推廣理念是辛苦的、不順遂的,過程更是只能一步一腳印,沒有辦法走捷徑的。更不用說,在實務面的種種考驗下,包含團隊沒有經費、理念不合、辛苦賺來的錢被詐騙,家人不贊同自己的選擇、跟交往多年的男朋友分手等等,這些都得靠自己一次又一次的跌倒後又爬起來。
而有些挫折,最刻骨銘心。
我記得在2013年年底,因為成員彼此理念不合,加上經費沒了,我便打算解散團隊,我哭著跟瑟吉校長在 Skype 上說:「我不想做了,我真的真的好累。」我哭到,校長在電腦的那一頭還以為我定格了,她安慰我:「芯瑋,我在離妳好遠的印度,看到妳哭成這樣,即便再心疼,我都沒有辦法給妳一個擁抱,我只能告訴妳,走在夢想的路上,沒有人說很容易,但是會很值得。」
老實說,我當時覺得她的安慰很虛偽,她已經那麼厲害了,還有一間自己的學校,當然說得雲淡風輕。
當時,我告訴她:「校長,我知道會很值得,可是校長,我真的好疲憊,身邊好多朋友都結婚,還有人生小孩了,還有人能夠一直出國玩,我好羨慕他們!現在我解散團隊,也沒有對不起任何人,不是嗎?」
校長充滿智慧地回應我:「是啊,妳放棄,沒有對不起任何人,妳本來就只要對得起自己就夠了。累了,就休息,但是不要花時間抱怨,這世界上不需要更多的負面能量,更不要等待別人來收妳的爛攤子。回頭看看妳的初衷,這是檢驗對不對得起自己的方法。」
我的初衷!我已經好久沒有回頭想想,當初為了什麼而堅持這條路,不就是不想當一個一直抱怨體制、抱怨學生和家長,卻不願意改變的老師嗎?我不就只希望我的學生能體會到:「讀書,就是為了讓世界變得更好」這件事嗎?
想起了初衷,就只有堅持下去這一條路了。
你覺得世界需要什麼樣的人?
我想要再次強調,面對人生的選擇時,我歸納出三個檢驗方向:利用你的「天賦」、去做你有「熱情」的事物、讓世界變得更好,這是我覺得能協助對焦我的初衷,設定我的目標的三大心法,歡迎你參考,但這絕不代表人生的唯一版型!
其實遇到挫折、迷惘的時候,我也常會思考我的偶像們說的話:
劉德華說:「豈能盡如人意,但求問心無愧。」
周星馳說:「如果人沒有夢想,那跟鹹魚有什麼不同?」
倒立先生說:「改變自己,就是改變世界。」
他們說得都對,但是這些話,永遠比不上自己給自己的打氣來得重要。因為,只有你知道自己的初衷;只有你才知道,真正對你有意義的是什麼。
最後,我想要留給你一個問題,和一個短短的故事。
我的問題是:「你覺得世界需要什麼樣的人?」
而一個短短的故事,是《走進生命花園》這本繪本。繪本中的主角是一位孩子,他從他的島上看到了世界上的戰爭。他想,應該要有和平才對。他看到了人們的自私和貪婪,他覺得,我們應該學習分享才對。他看到了眼淚和仇恨,他想,大家應該學習擁抱,一起學習說:「我愛你、對不起、謝謝你」。而最後一眼,這個孩子看著這個世界的醜陋,把它解讀成無窮的「機會」,然後……他決定要出生在這個世界上。
「你覺得世界需要什麼樣的人?」
快樂的人?善良的人?有創意的人?那就請你成為那樣的人,因為沒有人知道你的初衷,只有你自己,所以你在等待的人,就是你自己。
就像那個故事中的孩子一樣,今天面臨不同抉擇的你,其實就要出生了,而我知道,你的力量,將會超乎想像。
選擇了一條路,勇敢地踏上去後,考驗才是真正的開始,但是在那之前,我們只能「先相信未來的可能性,才可能開始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