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適應體育推手姜義村 腦麻孩的眼淚推動他為身障運動權發聲

2020年姜義村(左2)揪聽障羽球選手范榮玉(左1)、雙腿截肢游泳選手張維捷(右2)、馬階醫院兒童感染科醫師黃瑽寧(右1)組成「混障隊」,參加大鵬灣鐵人賽。姜義村提供

大學念獸醫系,姜義村之後卻投身服務身心障礙族群,並推動身心障礙者參加運動賽事,甚至一起組團比賽,透過自身行動倡議運動平權。

說姜義村是「超斜槓」教授,真的分毫不差。除了教學、開會、視導,他不是在運動,就是在準備參加各種運動賽事,從三鐵、馬拉松,到挑戰自行車一日北高。2022年1月7日教育部體育署正式成立「適應體育發展中心」,姜義村就是重要推手之一。

今年50歲,體重64公斤、體脂率14%,姜義村擅長也喜愛各類運動。他領有跆拳道、保齡球國家教練證,曾擔任2008年北京奧運臺灣國手的運動心理組召集人、2009年聽障奧運空手道選訓委員,目前在學柔道。但他並非體育系教授,而是臺師大特殊教育學系教授兼系主任、復健諮商研究所所長。

姜義村的人生超展開。但不論做什麼,都圍繞著「服務身心障礙、特殊需求族群」這個主軸。自2015年開始接教育部體育署「適應體育」公聽會計畫,他就持續參與、關心身心障礙者體育權。推廣「適應體育」,不僅影響全臺國中小和高中職的特殊生,同時也影響官方與民間舉辦的運動賽事和運動設施管理人員,姜義村目前在師大有9位專任助理,6位做體育署學校體育組計畫、2位做全民運動組計畫、1位做運動設施組計畫。

此外,他還和童書作家劉清彥合作,將多位臺灣腦麻和身障者的故事,創作成《大力士女孩》、《亞斯的國王新衣》、《啄木鳥女孩》等繪本,讓平常未必能接觸到特殊需求者的孩子,透過閱讀,學習如何和不一樣的人相處互動。

姜義村一直希望身心障礙者也能參加路跑、泳渡、單車環島等主流且大眾的運動賽事。他用身教來倡議「愛運動、動無礙」,2019年首次和雙腿截肢的游泳選手、左手臂神經元受損和聽障的跑者一起完成 LAVA 大鵬灣鐵人三項,讓大家認識到身心障礙者的能力與強悍。「我是刻意逆向操作,先找難度最高的,等大家完賽之後,就能接受更多比賽。」姜義村說。

從4人起跳參賽,姜義村拉著老婆、朋友、同事跳坑進來共襄盛舉,「混(合)障(礙)」團隊愈來愈壯大。2020年,姜義村邀請好友馬偕醫院兒童感染科醫師黃瑽寧加入,負責接力游泳賽段。「很多人在他們身上看到缺陷,我看到的是不同生命的風貌。」人生第一次參加三鐵賽的黃瑽寧說。

是機緣和環境的促成和帶領,讓當初念臺大獸醫系、領有國家獸醫執照的姜義村,投身服務身心障礙、特殊需求族群,二十餘年無悔無怨。

姜義村教書、參加各種運動賽事,還創作身障者故事的繪本,身分超斜槓。曾千倚攝

腦麻小男孩問:走路真的這麼難嗎?

姜義村曾是臺大跆拳道校隊一員,畢業後想探索運動醫學可能發展,當時只有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提供此學門,他的碩士指導教授就在做適應體育,要求他去身心障礙中心實習。「碩一時我負責帶一個腦麻自閉症小男孩,教他走路,才走5、6步他就跌坐在地上。他張著大眼睛問我:『葛格,走路真的這麼難嗎?』我那時也超挫折,抱著他大哭,不知如何幫他。」這震撼的一幕一直留在姜義村心中,推動著他之後的人生走向。

姜義村出身工人之家,從小被困在拮据的環境裡,「但我很會念書,總有拿不完的獎品和獎狀,憑著努力考上建中、臺大,所以我相信『只要努力就能改變命運』。但那位腦麻小男孩讓他一直相信的價值觀崩壞了。「他自己再努力也無法改變命運,若沒人拉他一把,他就站不起來。」那次崩潰大哭,在姜義村心中種下「要透過環境、資源去幫忙改善這樣的不公平」的決心。

1997年他考上公費留學,到美國印第安納大學主修身心障礙者的休閒與規劃。2003年回臺後至今,姜義村曾任職5所大學,都致力於身心障礙者的休閒和遊憩。他沒有忘記那個腦麻小男孩,「不管在哪個位置,都在為身障者倡議,告訴大家,社會還不夠正義。」

作為倡議者,可想見挫折一定不少,姜義村卻說,他受身障者影響,把挫折視為日常。「很多視障小朋友每天出門回家就擦藥,因為總是被撞到、刮到;聽障小孩助聽器沒調整好,多半經歷4、5年聽不懂裝懂的時期,因此他們的抗壓性、韌性都很高。」

受身障者影響,感恩自己擁有的日常

身障小朋友的各種掙扎和不便,也成為他育兒的救贖力量。有次他寫論文時遇到家裡孩子吵鬧,很生氣走出來想罵人,但有一個畫面跑進他心裡,「我曾在教養機構服務,那裡的孩子多半不走路,只能躺著看天花板,等人餵,父母偶爾把孩子抱回家,最大的願望是孩子開口叫爸媽??」當下他感恩自己的孩子還能吵鬧。

姜義村從小也帶著孩子參加他主辦的各種活動。做高齡服務時,必須進入安養院訓練員工,小孩也跟著週末住進安養院。他期待每個孩子都有機會認識、理解、同理有特殊需求的人。

聯合國推動運動平權及消除歧視的政策「WeThe15」,代表全球身心障礙者占總人口15%、有近12億。「在臺灣,只有13%的身心障礙是天生的,87%是後天造成,因為意外、工安、疾病,甚至老化而『失能』,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身心障礙者候選人。」

姜義村深信,各種友善行動和作為,都是一種保險,當我們有一天需要幫助時,路人不會漠視,所以幫助身障者,就是幫助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