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就創辦教育平臺「學呀」 呂澤霆:想把教科書搬上網路

▲現年高二的呂澤霆,國二時就創建學習資源連結網站「學呀」呂澤霆提供

疫情下,不只老師們教學轉型,學生也練就十八般武藝。三年前,一位國中生創建了教育平臺「學呀」,依108課綱將單元分類、串接網路資源,至今不斷優化,想讓所有想學習的學生,都能更便利的找到學習資源,也讓老師們在疫情下有更多輔助教學工具。

線上課堂進行中,薇閣高中的英文老師章文正使用「學呀」指派隨堂測驗,打開班上的line群組,瞬間跳出十幾則學生的通知,沒想到,孩子們比想像中還「愛玩題目」。

相較於大家熟知的「學習吧」、「均一」,「學呀」是一個連結學習資源的網站,裡頭按108課綱將單元分門別類,串接網路上相關的學習資源,宛如一個線上教科書的學習平臺,既能當學生課後複習好幫手,也能讓老師指派作業、出隨堂考,對於面對108課綱、又逢數位教育轉型的師生來說,簡直是一大福音。

讓人驚訝的是,「學呀」竟是出自一位當時年僅15歲的國二生之手。他是目前就讀薇閣中學國際班的高二生呂澤霆,是這場疫情最「超前佈署」的學生。

▲老師用學呀進行英文隨堂考,題數可自行設定,還可上傳題目。章文老師提供

「給我一支粉筆、一個黑板,我可以給你全世界。」許多老師平時善用板書教學,但進入網路教學卻不是這麼得心應手,迫於疫情又「不得不」用新方法授課,甚至得蒐集線上資源給學生參考,相當苦惱。薇閣中學英文老師章文也是這樣,但使用「學呀」給他很大的教學信心。章文表示,使用這樣一個頁面乾淨簡單、「不容易迷路」的平臺,設計者又是自己的學生,邊用還能互相交流使用者體驗、協助優化,「是很特別的教學相長經驗」。

▲類似維基百科,在學呀人人都可成為內容編輯者,分享看到的學習資源,透過審核分級制度,由內容審核團隊進行正確性審核。圖片擷取自學呀平臺

個人部落格 變身教育大百科

在google與Youtube搜尋都很便利的時代,什麼樣的契機,讓一位國中生想創建線上學習平臺?呂澤霆分享:「我喜歡研究理科,不喜歡背東西,在找資料的過程,我發現很多互動式學習網站,所以想把這些有用的資源分享出去。」起初只是將自己的學習體驗和發現的資源放在部落格,但他又進一步觀察到「臺灣學生很愛補習」,喜歡把在學校聽過的內容去補習班重聽一遍,但這些課程講義和線上教材,很多都可以從網路找到類似的免費資源,「如果這些教材都在身邊,為什麼還有人要花大量的時間跟錢去補習?」

利用各種網站學習愈熟練,他愈發現,網路上的教育資源看似豐富,但資訊繁雜且散落各處,還會出現許多不相關的商業資訊如廣告,使得搜尋結果需要花時間過濾。「我想把教科書搬上網路,」呂澤霆豪氣的說,國二時他就自己架設屬於教育的學習網站,蒐集學習資源並去蕪存菁。網站也隨著他成長,科目愈加愈多、持續優化。

讓想要學習的人 都能找到屬於他的資源

進入高中,他的努力被看見。身為108課綱第一屆學生,即便目前就讀的國際班與普通班課程大不相同,呂澤霆仍設定平臺內容範圍要涵蓋普通班國、高中所有科目。他利用課餘時間找同屆同學借課本研讀,並找來數理資優班同學一起幫忙,每人按照自己擅長的科目內容,去找網路有的免費學習資源,再依該科內容整理相關連結,同時也邀請老師擔任「編輯者」更新內容,如上架講義、新增測驗題。如此一來,各單元便有文字、題目、影音圖片和相關連結,還可透過國中、高中,或108課綱必修、選修等方式選取範圍,彷彿在看一本大型線上筆記書。

▲平臺依照108課綱進行標示,可選取如必修、選修等範圍。圖片擷取自學呀平臺

「我希望匯集最多、最有系統,但散佈網上各個平臺的教學資源,提供親師生最完善的線上知識來源,」呂澤霆說。從國二累積至今,隨著知識增長與不斷發現問題,學呀平臺的功能與內容日益扎實。目前平臺共整理1343部Youtube影片、150個網路連結,以及136個章節內容,每天約有超過400人上來使用。

他還設計專為教育資源而生的搜尋引擎,「網站的核心,是讓你想學某個東西時,能更順利的去找。」呂澤霆說,「好比我想學物理,如果能打破課本只有學公式這樣制式化的學習限制,讓每本教科書都還能往外做延伸學習,那會更好。」

接觸程式語言 竟是因為愛玩樂高

如此浩大的平臺架設工程,一個升國三的學生為何有能力執行?了解呂澤霆的程式語言自學歷程,才曉得他其實有10年經驗的「碼農」。小學二年級因為喜歡玩樂高,因緣際會參加機器人營隊、接觸到程式語言;個性喜歡多方探索的他,小學五年級接觸到網路程式學習網站,開啟了自學之路。「我常常下午兩點坐下來寫程式,一抬頭就晚上九點、十點了。」談起廢寢忘食地鑽研寫程式,呂澤霆穩重的談吐間,眼神多出了一絲亮光。

▲因喜愛樂高接觸程式語言。呂澤霆提供

YouTube 打開自學的大門

對於喜歡的事很執著,但呂澤霆坦言自己不愛讀書,反而喜歡在YouTube上看與科技相關的影片。由於很多片源都是來自國外,每天花兩小時看YouTube的他,英文成績意外地突飛猛進。「這個現象很有趣,我時間沒花比別人多,但卻得到比較好的效果。」受惠於網路資源,他想將這樣的線上自學經驗與資源分享給更多人,也促使他串起學呀線上教育平臺,讓大家能想學什麼,就在平臺上順利的找到對應資源。

而架設網站需要用到的程式語言,他參考過三十幾個網站,並各個擊破,「我都靠YouTube自學,滿有用的,也會幫自己列最近要學什麼東西。」除了看影片,他強調邊做邊學才是王道,「我覺得沒有做,學了也不會用,所以我就直接開始寫程式,不會就上網查,」一步步做中學摸索,直到今年初才建立團隊,儘管網站還沒有很完整,因為同學們普遍有自己的個人計畫或需要專注的國內升學考試,但團隊仍制定出不同階段的發展計畫,且步步執行,截至今日,「學呀」已累積了近34000人次的使用量。

盡自己的能力 關懷教育

因應停課後的使用需求,平臺預計新增更多題目在各章節,並考慮開發「隨堂測驗答題統計」的新功能,讓老師紀錄學生答題狀況,也讓學生自我檢視學習成果。

▲ 在特定單元下,新增試卷題庫功能,優化學習檢核功能。圖片擷取自學呀平臺

隔著螢幕侃侃而談平臺發展計畫的呂澤霆,很難想像只是一位今年準備升高三的學生,在追求進步的腳步上,如同他堅持「每天五點半起床、七點到校」這些小習慣,持續擴增平臺上的科目與資源範圍,希望在疫期學生必須自學的情況之下,「學呀」可以影響更多的人,成為師生的最佳「學伴」。未來也希望能外拓合作,例如目前已接觸小學時就創辦「安安免費教學網」的沈芯菱平臺團隊,未來也不排除找「高中生資訊網」等類似網站一起合作。

雖然比起知名教育平臺,「學呀」也許還不那麼完善,但這些高中生默默地用自己的時間與能力,透過網路科技為教育做努力,也感染了原先對科技恐懼的老師,甚至願意成為優化線上教育的參與者,提供教學資源、幫忙整理資料擴充網站豐富性。「現在,給我一臺電腦和網路連線,我可以在自己小小的角落裡,持續發揮對這個世界的影響力,」談及心態轉變,章文老師這樣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