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縣和平國小 翻轉教學,讓孩子相信自己會找到答案

偏遠的太平洋畔,和平國小的孩子一開始的學習狀況並不好,老師群翻轉教學模式,改以孩子學的能力為重心。現在的他們,掌握著自己的學習也掌握了命運。

台東縣和平國小是一個只有二十三個學生、已經進入裁併校程序的偏鄉小學;但用翻轉教育的思潮來看,卻是一個全校每個老師都翻轉教學、每個學生都有能力站上台勇敢表達自己的「明星」學校。

離台東市區一個小時車程,鄰近成功漁港、位於太平洋畔阿美族部落和平國小,今年全校十一個老師全部參加翻轉教育研習,平時視狀況混齡併班上課。

記者到訪當天,只有一個學生的四年級教室有兩個學生,導師楊文耀為了增加數學課的同儕學習與競爭,去五年級找來程度相仿的學生來一起上課。

隔壁六年級的教室裡,導師陳豪毅帶著五個六年級學生和兩個二年級的學生上國語課,學生一人一台平板電腦,看八大行星的動畫與文章,二年級的學習任務是聽懂、理解文章內容;六年級的學習任務是協助二年級理解,自己要歸納整理文章後上台分享。

除了混齡併班上課,讓不同程度學生有不同的學習任務外,陳豪毅讓學生嘗試各種角色,如在小組裡是發言人與除錯者,使用Google文件時是文字編輯者和校對者;也善用雲端功能,在作文課互相評鑑、分工合作完成影片逐字稿。

曾經,孩子連顏色都分不清

二年級導師薛妙貞解釋,對二年級學生說,合班上課讓孩子增加同儕學習,有學長姐做為學習楷模,聽到老師之外的人講故事,也可提升學習樂趣。對六年級學生來說,他們除了達成這堂課閱讀、理解、表達的任務外,也要有能力教會學弟妹。

為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平國小的老師上課時話說得少,學生也不像偏鄉孩子把自己藏得深深的不願意被看見,六年級的五個學生,每一個都可以上台演說。

和平國小的教育樣貌並非一開始就如此。學生因為家庭失能、文化刺激少而學力低落,一開始學習狀況其實並不好。

例如六年級的小木(化名),五年級轉學來的當天,一拿到資料表就哭了,嗚嗚咽咽的說他不會寫,他看不懂報名表上的字,無法完整寫出名字,他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曾在新北市大型學校任教的薛妙貞,說起剛到學校時的震撼仍記憶猶新:「一年級的學生不會分顏色,不知道什麼是紅色?什麼是藍色?他們一到十數不完整,七後面是哪個數字說不出來、六和九總是搞混。」

現在,孩子懂得「如何學」

「偏鄉孩子的一點一滴學習都仰賴學校老師,老師和孩子的連結非常重要。」從都市學校到這個偏鄉小校的校長的施琇瑩知道,用傳統的方式幫助不了和平的孩子,他們需要習得真正的能力,學會自主學習。她和老師花了四、五年的時間調整課程,試圖做生活連結,回應孩子的母文化,但是效果有限。

施琇瑩檢討後發現,之前的改變都只關注老師「如何教」,忘記關心學生「如何學」。兩年前,她引進翻轉教育想法,透過均一平台及科技的運用,讓每個孩子有不同的進度,讓孩子能夠參與自己學習的主導權,為自己學習負責。老師也調整課程,讓孩子在課堂上有合作、思考和表達的機會。

今年,這群曾經一到十數不完整、不相信自己能學、不相信自己可以擁有知識的孩子,會跟不小心教太多的老師說:「老師你不要講太多,我們有辦法自己找到答案。」孩子的改變激勵了老師,使得全校熱情的投入翻轉教育,希望帶給孩子更多的學習。

「我剛認識他們的時候,他們不勇敢,他們知道的東西是假的,不屬於他們,」陪伴孩子走過五、六年級的陳豪毅相信,每個個體都獨一無二,做為一個老師,他就是無止境的支持學生、指引學生、鼓勵學生,讓他們勇敢的相信、有勇氣表達自己。

孩子也很爭氣。兩年前因為不會寫自己名字落淚的小木,今年畢業前已經能寫一千五百字的作文,願意站上台發表,他對陳豪毅說:「謝謝老師教我成為一個勇敢的人。」

和平國小的去留仍為未定,但是老師們知道,只要孩子在學校的一天,他們都會努力帶給孩子最好的教育,讓他們有勇氣邁向未來。

★教育新知不漏接!立即加入教育家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