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編劇老師「東默農」:如果不會寫小說,我可能已迷失自我

去年參選臺北市長的張家豪,其實還有一個身分是編劇老師。他國中曾是班上資優生,高中卻成績吊車尾,讓他數度找不到自我認同感,一路走來他靠寫小說、投入戲劇,找到人生方向。他認為,教育應該重視孩子心理健康,培養由內在感受自我價值的自信。

去年參選臺北市長的張家豪(右),以筆名「東默農」和太太華珮君(左)共同經營編劇教室,也一起創立「臺灣動物保護黨」。在研究政見過程中「越研究越發現可以做的事情比想像的多」,因而決定跨足政治。黃建賓攝

去年選舉期間,走在臺北街頭,也許你會看見一對穿著紫色競選背心的夫妻檔,臉上掛著笑容,穿梭在人群中發傳單。他是臺北市長候選人張家豪;身旁高挑清秀的女生,是他的太太華珮君,亦是去年大安文山區市議員候選人。

夫妻檔從編劇圈跨足政治,還為此貸款百萬,張家豪坦言,這個「瘋狂舉動」嚇壞親友,但­選市長的念頭其實醞釀很久。他和太太創立「臺灣動物保護黨」,提出16項友善臺北政策,致力於打造「對所有生命都友善的臺北市」。

這份期盼,很多人覺得太過夢幻,但張家豪有自己的洞見。他談到臺灣教育時,強調應該重視孩子心理健康,培養「不需依靠外在因素就能覺得『自己有價值』的自信」,或許比考高分更重要。他認為這樣的自信感是現代人所缺乏的,也是許多校園霸凌和社會問題的來源。

反觀藍綠白候選人政見,缺乏關注孩子需要什麼樣的教育、面臨哪些學習和生活問題的「細節」討論,「每個都在講義務教育下降到5歲,到底意義在哪?」他覺得這是「很奇怪」的現象。

儘管有信心畫出「其他政治人物不敢畫的藍圖」,張家豪不諱言,市井小民投入選戰,有太多挑戰。夫妻倆都是普通家庭出身,缺乏知名度、經驗、資源,人力嚴重不足,打選戰同時要兼顧生計,辛苦不在話下,但最大難題其實是「被看見」。

競選初期他們打媒體戰,積極在群組上發新聞稿,累積五十多位記者朋友,但願意幫忙露出的媒體只有兩家,「其他記者一律噤聲。」張家豪感慨的說。後來他們改打陸戰,勤跑市場、捷運站和夜市發傳單;還以「豪華夫妻檔」(取自張家「豪」、「華」珮君)暱稱,在社群網站上和選民互動,分享政見觀點,但宣傳效果仍然有限。

卸下臺北市長候選人身分,私底下的張家豪其實是編劇界知名人物「東默農」。曾入圍2013年中國好劇本百強、第九屆青年才俊戲劇競演藝術節最佳導演、最佳編劇,並獲評審特別獎。他和太太共同創辦的「東默農的編劇實戰教室」,經營5年多來已是臺灣最大的編劇教學網站,臉書擁有4.3萬粉絲,目前累計線上、實體學員破萬人次。知名電視劇《茶金》、《我的婆婆怎麼這麼可愛》,電影《咒》的編劇,都曾是他的學生。

拿稿費 比考第一名拿零用錢容易

說起成為編劇的過程,其實更像是一段張家豪「追求自我認同」的漫長歷程。

他在屏東潮州長大,媽媽是資深幼兒園老師、園長,為貼補家用,晚上也兼職開家教班,他從大班開始就每晚跟著一起寫功課。雖然不是用功讀書型的學生,但成績很好。

國三時他因數理資優,早早考上高師附中,當時因為「很閒」,常替老師跑腿,某次發《屏東周刊》給同學,看到上面的短篇小說,只是很直覺的認為「自己應該也能寫寫看吧?」就開始動筆寫了人生第一篇小說。

「當時《名偵探柯南》剛出來,那篇小說就是把電視劇的《施公奇案》、《大巡按番薯官》跟《名偵探柯南》湊一湊,弄成一個作品,講一個坐在輪椅上的偵探。」沒想到作品很快被刊出,還拿到6、7百塊稿費,「比段考第一名才能拿到零用錢容易,」激發他繼續寫作的動力。

陸續投了幾篇之後,張家豪就獲刊物獎、參加出版社舉辦的文學營,「還被高中學妹封為學校裡的『四大才子』之一,」說起這些張家豪忍不住大笑,但也是這段經歷,讓他對寫作產生自信,當時就立定志向,長大要寫小說。

高中成績吊車尾 靠寫小說找回自我價值

但上了高中之後,家豪才見識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第一次考試不及格」、「上課聽不懂」,對他衝擊很大,生活找不到方向。他坦言,「如果拿掉寫小說,那時可能不知道自己是誰。」

張家豪寫小說的歷程本身就像「驚悚小說」。

那時他經常寫到凌晨,上課都在打瞌睡,母親看不下去,搬走他的電腦,他卻跑到網咖,「大家都在打CS,我就在BBS上寫網路小說。」當他開始發現有網友在「追」他的文章、累積點閱數之後,就覺得自己「被肯定」。為了省錢,他甚至在晚上翻牆進學校,偷用電腦。

「如果發現被鎖起來,你只要抓住那個窗框,上下晃動,那個鎖就會漸漸的被『搖開』……警衛十點會拿手電筒開始巡邏,發現有燈光接近的時候,我就趕快關掉螢幕,躲在桌子底下。」那時的他常常在漆黑中,冒險寫到半夜,卻感到無比滿足。

以小說作品推甄上臺大 玩社團累積創作養分

張家豪高中讀二類組,考大學沒選擇父親期待的電機或資工系,鎖定可以「認識人性,精進寫作技巧」的心理系。大學學測以黑馬之姿考了70級分,以自己寫的武俠和校園愛情故事當備審資料,推甄上第一志願臺大心理系,「讓全班傻眼,」他說。

但是上了大學,發現都是量化訓練,完全不符預期,直到大二因緣際會加入話劇社,第一次接觸現代戲劇,讓他大開眼界,「原來預期在心理系學習的創作相關技巧,應該要去讀戲劇系啊!」他因此把課業重心轉向選修戲劇系科目,還參加耕莘青年寫作會,練習拆解戲劇、讀戲劇文本,開始認識純文學。

因話劇社奠定日後編劇創作基礎,他也在那時認識太太華珮君。當時華珮君擔任張家豪的導助,對這位「會編、會導、會演」的學長,崇拜不已。她回想兩人一起去看電影,「大家通常看完都會說好看或不好看,但你如果看過他的影評,你就知道,他可以講出來的東西真是驚人啊!」事隔多年,她的眼神依然閃爍光芒。

在張家豪心中,太太就像生命裡的一道光,支持他面對人生困境。黃建賓攝。

張家豪經營教學網站的目標一直很明確,希望不只是幫助有心做編劇的人提升寫作技巧,也能夠成為幫助學生銜接業界的橋樑,進而改善臺灣編劇圈環境。雖然「真的很難」,但為了自己熱愛的編劇努力,「哪怕最後成就這件事的人不是我,也覺得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