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慧瓊的金門地理課:地方之間沒有差距,只有差異

帶領金門學子認識自己的家鄉,蔡慧瓊希望每個孩子都有帶著走的能力。

「你家的門口有一棵百年大榕樹,你在樹下度過美好的童年時光。可是有一天,家門口的道路要拓寬了,社區要擴建了,這棵百年大榕樹要被移除,你能不能好好敘述這棵榕樹之於你、之於聚落、之於在地人有什麼樣的情感?」蔡慧瓊在金門高中任教,與幾位老師共同開設「玩Way金門課程」,每回上地理課時,蔡慧瓊不只帶領學生認識金門的地理人文及歷史,也會引導學生去探究自身的成長經驗,觀察故鄉聚落的發展,並向內探究自己與家人間的情感,家族的遷徙歷史。

「我希望他們好好看看自己生長的地方,並在這堂課當中,瞭解自己是否具備敘事的能力。」蔡慧瓊口中的敘事能力,代表「主動告知別人自己想談的核心價值。」

外地老師努力融入金門,讓學生上課有感

在高雄任教10年,最後落腳金門,蔡慧瓊要在金門上起地方文史地理的相關課程,一開始的確有不小的壓力。「我可以想像學生大概覺得我是個舶來品,在上面講得天花亂墜,他們對課程卻沒有共感。」說起剛到金門的趣事,蔡慧瓊忍不住笑了起來。

在金門教學現場,像蔡慧瓊這樣外來的老師,時常會遇到一些挑戰。她舉例,很多課本內容敘述臺灣本島的觀點或經驗,但這些事物與金門的日常沒有太多連結。「例如課本裡提到的好市多或捷運,在金門完全不存在,而我們的交通日常是飛機。」因此她必須轉換語彙,用學生聽得懂的方式去授課。為了更加融入學生的生活圈,蔡慧瓊努力去上金門文史研習課程,以此來裝備教師的技能。

蔡慧瓊在金門高中與幾位老師共同開設「玩Way金門課程」,引導學生去探究自身的成長經驗。

追隨108課綱,訓練帶著走的能力

雖然無法百分之百成為金門人,但很多學科的核心觀念是共通的。蔡慧瓊以體育移地訓練的概念來教導地理,「108課綱裡提到要培養學生可遷移、可帶著走的能力,因此在課堂上我教導學生去觀察、去聆聽、去敘述、去好奇,這些技能即使搬到不同地方,都能一體適用。」

離島學校資源相對不足,學生難免會有一種刻板印象,認為臺灣本島的學生「比較」厲害。蔡慧瓊在授課時,總是會鼓勵他們堅定自己的信心,「地方與地方之間沒有優劣,只有差異。」

有一次,蔡慧瓊帶著學生到高雄交流,那次的交流對象包括高雄女中跟臺南女中,學生們去之前非常緊張。「他們是雄女、南女吔!跟大學有課程合作,資源很多,感覺很聰明……」有位校排成績優秀的學生站在雄女校舍的5樓往底下的操場看,忍不住對蔡慧瓊說:「老師你看,底下超多5A的(編按:指國中會考成績拿到5A)」學生認為自己不如人,對於名校的學生有很多想像。

面對交流前的緊張焦慮,蔡慧瓊選擇陪伴,並時時告訴學生:「你的緊張、你的恐懼其實是一個正常的情緒,它是在提醒你要做好準備。」蔡慧瓊趁此機會教導學生去覺察自己、穩定自己、看見自己。當正式交流時,全場的目光都集中這群離島的孩子身上,大家專注聆聽,學生帶來的金門文史分享令全場動容,連蔡慧瓊都被感動了。「我想,很多深刻、細緻、微小但影響深遠的事情發生了,孩子回到金門以後五感全開,對於自己成長的故鄉文史也更加的珍惜。」蔡慧瓊感性地說。

學生們在蔡慧瓊帶領下進行文化踏查。

除了到本島跨校交流,蔡慧瓊每學期還會帶領學生接待參訪金門的本島學生,而他們真正在這座島嶼上的生活經驗,成為參訪學生探究「金門學」的最大收穫。有了這樣的交流經驗,學生也才發現自己的故鄉是那麼獨特,進而回頭關注家鄉的文化遺產保存、水資源議題、文化傳承與方言推廣,對家鄉聚落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遇到好老師,讓我成為今天的老師

在求學過程中,蔡慧瓊幸運遇到很多好老師,無形之中對她產生很大的衝擊。高中時她歷經921大地震,老師帶著大家去做地震體驗,到墾丁環境考察、去觀星,這些老師的熱忱,深刻影響她日後的教學。「我當老師以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帶孩子去考察,因為我當時是這樣被對待的。」能夠遇到好老師,讓蔡慧瓊深感幸福,每次考察都有學習跟收穫,因此現在她在設計課程跟活動時,總是會穿插更多的考察與導引。

蔡慧瓊想告訴孩子,「在這個世代已經沒有人在爭第一了,只爭那個唯一;彼此之間沒有差距,只有差異,而那個差異,不就是我們的特殊性嗎?」蔡慧瓊不只教地理,也提升金門學子的家鄉光榮感,以身為金門人為傲,更願意守護家園,為永續的離島發展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