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口中的「強媽」!強湄芬教練全年無休的跑動之愛

強湄芬是以教職為志的熱血職人,曾獲112年優秀運動教練獎。

為孩子付出大量心血,讓孩子站上人生巔峰,孩子沒有心存感激,還冷言相向,作為教練的你,要如何自處?這是強湄芬教練生涯中,一次重大的挫折,卻也讓她重新調整腳步,選擇適度放手,教學場域當中,身為一名教練,陪伴仍是必須的,只是她更理解——愛,是需要等待的。

痛過一次,調整教學心態,重新再出發

臺中市立大里高中教練強湄芬在國中時展露運動天賦,被教練張振章老師選中進入田徑隊。早年的田徑訓練講究團體紀律,強湄芬與其他選手整日一起受訓,傍晚隊員們一起煮飯、洗碗、用餐,再參加晚自習,就像一個大家庭。對那時的強湄芬來說,刻苦的訓練就是為了有朝一日能站上凸臺(編按:領獎時的頒獎臺),這幾乎就是她的一切。

進入國、高中擔任教練,強湄芬承襲張振章教練的風格,用心指導學生,不分晴雨陪著孩子訓練,親自拉拔他們成為運動選手,參加各項競賽、奪牌,在競技舞臺上發光發熱。卻沒想到,一位她曾經一手提攜成為國手的學生,卻因理念不合跟她反目,甚至影響到其他同儕的態度,讓大家對教練產生芥蒂,整個團隊變成一盤散沙。這件事讓強湄芬傷透了心,卻也讓她深有體悟,從而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

「新世代的孩子,不一定言聽計從。」強湄芬在教學現場遇到的挑戰,主要還是來自於新舊世代的觀念差異。例如,過去強湄芬都要求男生一律理平頭,戲稱自己開的是「大里理髮店」,很多孩子的光頭都是她親自理的;現在則不同了,孩子會問:「教練,可以不要嗎?」「一定要有一致性嗎?」新世代的孩子認為,態度認真與場上展現戰鬥力,跟理不理頭髮並沒有絕對關係,雙方價值觀因而產生分歧。

經過思考之後,強湄芬終究意識到,教練「說一是一、講究服從」的年代已經不再,新世代的孩子更有自己的想法,必須花更多時間溝通。有了這一層領悟以後,強湄芬在教學上變得更從容,只求盡心盡力,「畢竟這個階段孩子還在成長,我們能做的,就是陪伴。」強湄芬說。

強湄芬訓練的選手獲得113年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佳績。

嚴而不厲,恩威並施,幫助孩子締造佳績

學生們口中的「強媽」強湄芬,的確就像一位堅毅的母親,是他們在訓練、生活及求學時最堅強的後盾。有時候教練一句話,比父母親的管教還受用。孩子被父母打罵或是受到挫折,還會打電話給強媽哭訴。遇到叛逆不受教的孩子時,強媽也不會放縱,拿出「虎媽」強勢的那一面,好好地教育,「我很注重孩子的品德教育!」如果孩子出口成髒,行為舉止偏差,她絕對不假辭色予以糾正。

強湄芬是學生們口中的「強媽」,榮獲113年師鐸獎。

強湄芬嚴而不厲,該要求時就要求,她總是告訴學生:「你可以做到,就看你怎麼運用你的智慧。」該溫和時,她也會軟言安慰:「教練知道你很辛苦,因為我練過,但是今天是你選擇的,所以你要戰勝它!」

在她細心的指導之下,學生締造出許多驚人的紀錄。她記得之前在某小校任教時,學校跑道只有40公尺,不夠長,就地訓練環境受限,她想方設法讓孩子從校門口開始向校內跑,助跑到定點再丟出壘球,就這樣訓練孩子跳高跟壘球,竟然一路練到全國第二。

還有一名體重100多公斤的男同學來報名田徑隊,第一天跑操場繞一圈、第二天兩圈、第三天三圈,這個孩子竟然邊跑邊哭。強湄芬看到以後,觀察孩子的天賦,知道他因為體重關係跑不快、跳不遠,只能擲鉛球,於是要求他每次擲球就大聲吶喊,隊友們在旁邊為他鼓掌、加油打氣,並讓他不斷參賽,以此磨練他的鬥志跟自信。這名男同學從丟鉛球會害怕閃避的小男孩,一路直上,在國三時竟然拿到鉛球項目的全中運冠軍。強湄芬笑說,「後來他因為運動,變得又瘦又帥,成了超有自信的大帥哥!」

歷經風風雨雨,強湄芬深深感謝每一次挫折,在她的眼裡,孩子們也都是自己的老師。「我總是要先學會,才不會誤人子弟啊!」雖然強湄芬一直沒有機會站上凸臺,但是看見自己帶出來的學生在運動場或頒獎臺上露出燦爛的笑容,屢創佳績,她也就心滿意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