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永福國小校長蔡明貴為《校長數位學習領導指引》召集人,也在永福國小創造出許多數位學習場景。他在親子天下「校園領導力工作坊」中,分享如何引導親師生共同參與,以及各種實務上的應用。
新北市永福國小校長蔡明貴。
我認為「科技始終來自人性,老師的增能源於需求」,現在大家都在關注數位學習領導,剛好我的博士論文就是跟科技領導有關,可以向大家分享我的一些心得。
過去我們談到校長的科技領導,都是從願景開始,再來是設備的建置、老師的專業增能,以及評鑑與研究。隨著數位教育逐漸推展,美國的國際社會教育科技組織(ISTE)提出領導者持續增能的概念;接下來,美國科技教育辦公室的數位學習指引在兩、三年前加入了學生個別化學習和親師支持力的內容。2024年8月,國教院發表《校長數位學習領導指引》,我作為召集人,便把以上觀點都納進來,提供給大家參考。
我接觸過很多縣市首長及公立學校校長,發現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在於數位教育資源缺乏,我建議可以先盤點現有資源並進行優化整合。而在親師協力的部分,以目前的AI技術來講,學校以外的老師和家長,說不定都比我們更厲害,但我們可以引進校外專業師資;再看看如何將PBL(專題式學習)融入課程與跨領域教學。
從學生創意中發現數位教育的可能性
作為國小校長,我認為數位教學的推動不能只有理論,而是引導教師與家長有實務上的應用,進一步促進教育創新。
有學生利用AI生成了一張圖給我,是他想像中未來上學的情景,他穿著潛水衣在海裡悠游,沒戴氧氣罩,但誰知道以後會不會發明出可以自動供應氧氣的潛水衣呢?也有學生在藝文課上畫出未來理想的房子,畫好之後,我們讓孩子利用回收材料,慢慢做出立體的作品。我們也引導孩子用AI畫中秋節卡片,以及用雷雕把生成的可愛圖案做在杯子、校服上。
此外,我們根據未來的三大核心發展方向:永續、國際、科技,架設了專題網站,讓學生把專題全部放在上面,例如永續方面有防災教育、模擬聯合國海洋保護活動;國際方面有雙語教學、文化大使;科技方面有數位藝遊趣等。
每個學生在畢業之前都要做一個專題,很多很酷的點子就在這樣的引導下誕生,例如有學生設計了以稻殼為材料做的便當製造機,以前孩子只能把天馬行空的點子寫下來,現在有了AI技術,就可以把圖生成出來。
永福國小老師帶領學生利用平板進行線上聆聽閱讀。(新北市永福國小提供)
科技始終來自人性,老師的增能源於需求
不可諱言,很多校長都覺得要讓老師們動起來有點困難,我也面臨一樣的問題,但我認為「科技始終來自人性,老師的增能源於需求」,這是什麼意思呢?很多人接觸AI技術時,都是從照片的美肌、美顏功能開始,如果我們透過這樣的方式,讓老師們去運用,例如把海報上的照片做得很美,或者修復校史室的照片,把每個人都修復得很好看;又比如老師設計考卷經常需要一些配圖,利用AI生成就可以輕鬆取得。當AI能夠滿足這些需求,老師們就會有動能學習。
另外,在行政減量方面,我也做了很多ChatGPT模組讓老師應用,還有日曆連結小幫手,只需貼上公文內容,馬上就能產出Google Meet連結,提升行政效率。這些都是因為科技來自人性,而改進或增能源於需求的原因。
在親師協力方面,我們請家長教孩子們AI雷雕,也邀請家長一起用AI做中秋節貼紙,貼在回收紙袋上,就可以裝中秋節月餅送親友,相關的例子很多。當然,我們運用數位創新教學的同時,也要保護孩子,由於孩子在用AI生成圖畫時很容易會上傳自己的照片,我們在校內架設伺服器,避免照片外流引起不必要的風險。並且讓孩子知道「眼見不一定為真」,我們用AI將照片上的人像換臉,把羽球國手王齊麟換成湯姆克魯斯,做這樣的遊戲是讓孩子在快速取得資訊的同時,也要知道網路識別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