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大園鄉大坑國小校長陳松宜 力推體能教育 鍛練孩子的決心與耐性

武術是正課,畢業旅行是登山,還得單車環島,為什麼陳松宜不畏艱難推動「體能教育」?且看她如何培養會玩又會讀書的孩子。

桃園縣大園鄉的后厝國小,全校僅有九班,學生人數不到兩百位的迷你小學。六年級的重頭大戲就是登山畢旅,同學一起計畫行程,決定要走的路,得想辦法規劃食、衣、住、行、育、樂。

教育部推行12年國教,希望學生能適性、均衡、健康的發展,快樂且多元學習。前后厝國小陳松宜校長走馬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推行體能教育,結合綜合與體育課,自幼兒園到小學六年級,全校學生都有機會接觸課堂外的體能活動,希望老師和家長可以看到學生除了智育成績以外的多元能力。

陳松宜是后厝國小的靈魂人物,她要學生成為一個身心靈合一的全人。6年後,這套體能課程隨著她轉任大坑國小,也繼續在該校推廣,延續身心靈合一的意志力教育。

新校長新思維 體能與意志力課程的開端

去年8月調任大坑國小的陳松宜校長畢業於臺南師專,中央大學中文碩士、政治大學教育哲學博士,6年前一接任校長職務,即在后厝國小推行體能課程。這個點子,就在她擔任儲備校長那一年。那一年到歐洲參訪,看到歐洲學校將戶外冒險課程列入正課,與一向以國內成績取向的教育大不同。

如果只會讀書,體能不好或不愛運動,那是死讀書,如果只會玩,不愛讀書也不好。「該如何培養一個會玩又會讀書的孩子?」這是當時擔任老師的她常常思考的問題,98年新任校長,對她推行體能課程有很大的助力,陳松宜說:「校長比較能夠實現自己的理念與想法。也很感謝教育局、老師、家長與地方人士的支持與認同。」

孩子如果喜愛運動、會運動、常運動,就可以鍛鍊強健的體魄,從不同的運動項目、內容,身體力行親身體驗,實際付出的過程不管是辛苦、疲累或艱難,有深刻的印象與嘗試,心中會有情緒,需要做調整與適應,這樣的教育給學生不是課堂的知識可以感受得到的。當心靈內化,生命力有了韌性,有足夠的挫折忍受力,學習不會是窄化的,大腦會被開發,個人的潛力就被開展出來了。

陳松宜說,「體能教育不光是體能,體能本身是跟意志力、大腦結構、心性結合在一起,教育是一個人,一個整體性的結合,並不只是大腦一個知識的灌輸,我想要培養的是一個人,一個真正的全人,而教室空間不應該只局限在校內。在教室內要培養孩子勇敢、不怕困難,告訴孩子要有信心、要有意志,講一百次、談那麼多的故事,不如帶他到外面的世界讓他實際用生命經驗走一遭。」

陳松宜一直很欣賞這段話:「孩子將來能不能成功,能不能完成自己的夢想,最重要的不在於你有多少財富?有多少背景?重要的是他有多少的決心與耐力。然而決心與耐力不是坐在教室裡就可以學到,必須靠生命的體驗去獲得。」

體能課程包羅萬象 培養身心靈合一的全人

陳松宜表示,雖然后厝國小有很多的體能課程,看似都不相干,但實際上,這一整套的課程系統是經過評估與安排的,可以啟發孩子大腦的思考力與心靈成長,透過鍛鍊自己體能,學會面對自己,接納自己。

陳松宜將體能教育列為特色發展課程,目的就是要透過體能的訓練,磨練學生不畏艱難、勇於實踐、完成夢想的意志力。學校家長經營馬場,馬術課直接搬到校園,所有學生六年級畢業前要學會騎馬,畢業典禮驗收。小五、六進行單車環島,不同年級還安排高低空繩索課程、攀岩課程、漆彈課程、登山課程、各種戶外探索課程等,甚至引進雲門武術讓學生上課,多元的社團及其它的體能活動,都是藉由肢體的運動深化到心靈,身心靈結合一起,培養一個完整的人。

后厝國小的「健康體能護照」,根本就是學生的小學生涯紀錄本,六年必須通過的體能活動,包括跳繩、游泳、跑步、雲門舞術各階段的能力,還有環島與登山等,通通完整記錄,也成為小學生涯最棒的回憶。

武術成為正課 必備的單車環島與登山畢旅

國內唯一將武術課程排為正課的學校就是后厝國小。后厝的學生從幼稚園到小學六年級每週都要上一至二節課,高年級利用綜合及體育課,陳松宜感謝雲門舞集藍天計畫的協助。

雲門舞集在921大地震後,以武術及舞蹈進入災區撫慰孩子,雲門舞集後來到偏鄉免費教學,課程已深植后厝5年多。武術教學從最基礎的生活律動到少年武術,學生在動靜之間修養心性,專注力更集中,不僅強健身體,心性也更安定,行為舉止更得體。

兩周的單車環島旅行,也是陳松宜學校的大事,動員學校老師外,還有熱心的家長與地方人士共同參與。對小五、小六的學生而言,環島不是單單坐在遊覽車吃東西、嘻鬧看電影唱唱歌的輕鬆渡過。全程一千多公里,不僅欣賞臺灣美景,也進行關懷之旅,安排到仁愛之家探望老爺爺、老奶奶。

學童風雨無阻,勇於挑戰自我、培養吃苦耐勞、團結合作的精神,證明有些事願意去做、認真的做,真的很不一樣,為了在環島過程順利抵達目的地,學生放棄假日和同學玩樂或在家睡大頭覺的時光,到校進行體力及肌耐力重點訓練,為挑戰夢想的路一步步穩健地打下基礎。

 「體能教育是很重要的。」陳松宜說,一個人要去完成一件事情,沒有體能不行,身體嬴弱也不行,意志力很難支撐到底,需要體能展現的地方,除了要有好體力,也要有思考力與好的方法才能順利完成。

六年級畢業前夕的重頭大戲就是登山畢旅。三天兩夜的畢業旅行除了要挑戰阿里山最高峰—大塔山之外,兩天一夜的行程由學生分組規劃。大家一起計畫行程,決定要走的路,各組同學得自己想辦法規劃食、衣、住、行、育、樂。

為什麼要帶孩子去爬山?學生有能力規劃自己的行程嗎?校長要如何說服老師與家長呢?陳松宜表示,現在的孩子大都被父母保護得很好,獨立探索與勇闖天涯的精神少了些,教育應該開發出孩子的能力!這是一個挑戰孩子體能與意志力,能增廣見聞、開展視野,並創造人生高峰經驗的活動。

做中學 學中做

學生透過行程的規劃確實學會了許多事,例如:敢向陌生人問問題,會先將問題寫下來再打電話詢問,會查地圖、規劃路線,查票價、看火車時刻表、知道那些地方有好玩的景點。為了撙節有限的旅費,飲食內容要斤斤計較,交通工具也要小心規劃,學生除了玩樂,無形中也訓練出了孩子們的金錢概念和生活自理能力。活用網路資源與圖書館資訊,唯有實際走一遭,勝過課堂上的諸多叮嚀與教導。

后厝有一位畢業生要到德國留學,母親很欣慰后厝帶給她孩子的能力,也因此,對於德國前導之旅,母親很放心的要孩子自己去規劃一週的行程。家長們可以看到孩子身上的改變,孩子們開始有目標、有動機、有計畫、有方法,會動腦思考,並以實際行動去實現夢想,主動去探索這個世界,學習過程中的收穫都內化成為自己的能力,這一連串的體能課程,已經在他們心中產生不一樣的變化,包括大腦的開發、對未來的掌握、意志的堅持,這些能力可以補足教室內學習的不足。陳松宜將教室拉到戶外,擴大學生的學習活動範圍。學生的心有多寬,他的世界就有多大。

陳松宜兩屆校長的任期結束,去年轉任大坑國小,她在后厝國小推動體能課程,看到學生有很大的收獲,她將繼續推廣體能與意志力課程到大坑國小,陳松宜為學生的能力而努力,喜悅學生因體驗而成長,她深信體能與意志力的教育不僅鍛練學生的身心,更進一步能讓學生發展為完整的全人。

資料來源:教育部電子報640期 2014-11-13

★教育新知不漏接!立即加入教育家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