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宗校長的鬆柔教育學:發掘出孩子興趣,自然水到渠成

李明宗校長在拔河比賽中親自當裁判,為孩子們加油。

與村裡的長者一起搭建木炭窯與土埆厝、跟著老師走訪古蹟與踏查古道,在一大片花海裡大秀才藝、全村一起相聚舉辦烤肉大會,邀請九歌兒童劇團到學校表演,這些都是桃園頂社國小、錦興國小、光明國小及莊敬國小學童們的兒時回憶,打造這些有趣課程的幕後推手,是桃園市莊敬國小的校長李明宗。

每天一大清早,李明宗校長就已站定在校門口,看著學生入隊,並跟交通導護志工打招呼。其實天剛濛濛亮,李校長早已起身,打了一輪太極拳。「我每天五點就起來練太極拳了,寅卯時在綠樹下打,這時陽光剛剛升起,釋放的負離子最多,對人體很好。」李明宗年輕時,師從章文明大師學習楊氏太極拳,多年來鍛鍊不懈怠,年輕時又攻讀應用中文研究所,對於道家、易經有極深刻的研究,這些歷練日後內化成他的治校理念,發展出屬於自己的一套鬆柔教育學。

辦教育不要太緊張,要激發孩子潛能

「在國小裡,發掘孩子的興趣是老師們的一大要務,讓孩子具備多元的學習體驗,當他找到興趣時,自然會水到渠成,孩子的潛能就激發出來。」李明宗年輕時有感於許多教育機構太過「企管」導向,「把教育弄得很緊張」,因此他每到一所學校,都會先到附近的村落轉一轉,瞭解當地的文史特色,再與老師們共同討論,以系統化的方式歸納課程架構,再制定出活潑有趣的校訂課程。

在頂社國小時,他帶著老師與學生,跟著村內耆老一起為孩子搭建木炭窯與土埆厝,手做過程中,孩子瞭解古早有水有稻田的坑子村,阿公阿嬤們如何利用木炭與茶葉,創造所謂的炭金與茶金,為家庭及村民帶來豐沛的收入。

孩子們參觀李明宗校長和村內耆老一起搭建的木炭窯。

在光明國小時,每到假日,李明宗會邀請老師走到戶外,探訪平埔族的南崁四社歷史、走訪蕃社嶺古道、聖蹟亭與義民亭,與老師們規劃一系列在地文化課程,並攜手老師合作完成《倒轉去聖蹟亭》臺語繪本,讓沈靜的歷史記憶再度被喚醒,學生們更能瞭解蘆竹的歷史變遷與文化意義。

接任莊敬國小校長一職,正值疫情肆虐,李明宗仍帶領學校老師以系統化方式設計「莊敬ㄍㄨㄢˇ很大,學習無限大」課程,統合閱讀人文教學、生態教學、創客教學及國際教育等主軸而成立四大主題館,展現學校所處地區豐富的場館資源,這項課程成果連續兩年國際KDP創意教學比賽標竿獎。「童玩同玩」課程則讓沈迷3C的學童,探索阿公阿嬤時代的有趣童玩,引起不少阿公阿嬤與家長的共鳴。

桃園遍佈埤塘與水圳,不管是城市還是鄉村都有著美麗的風光,種種素材被李明宗與老師們轉化爲活教材,變成開發學生潛能與啟迪興趣的媒介。今(2025)年,莊敬國小配合桃園大圳通水100年,莊敬國小教學團隊共同設計了 「圳永食光」課程,由老師帶著小朋友走訪大圳,瞭解桃園灌溉水利與埤塘的關係,知道過去先賢如何開疆闢土,並帶動桃園在地的產業發展。小朋友從自己的腳下出發,一步步去親近跟瞭解家鄉的歷史與文化,終於明白桃園為何能獲得千塘之鄉的美譽,小朋友對腳下的這塊土地才會更加地珍惜。

李明宗校長舉辦「戀戀古厝」活動,讓孩子們親近家鄉的歷史文化。

從簡入手,簡則易從

「我的學校課程都是從簡易入手,讓小朋友們建立起他的學習信心。」熱愛中國文學的李明宗隨手捻來《易經》裡的《繫辭傳》,「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李明宗指出,內容簡單明瞭,大家就能跟從,容易跟從就會有功效,這個功效就可以綿延長久。

李明宗把太極拳與易經裡的道理,應用到學校的課程設計,「比如我們在帶莊敬國小與光明國小的棒球隊與田徑隊時,並不會去強迫學生訓練,把他們操練成國手,而是去激發他們的興趣,加上孩子們肯用心去練習,這些才藝必定在孩子身上展現可長可久的成果。」

孩子從成績普普,到潛能被激發,一些日本球探來挖掘選手,送到日本進修,打入甲子園,另一位頂社國小的孩子原本不愛唸書,但是在校訂課程裡接觸到採茶與製茶,因而引生興趣,後來成為一名承繼家業的製茶高手,在錦興國小服務期間也有棒球隊選手,藉由球隊訓練培養的毅力與堅持長大後去念醫學系,讓李明宗校長相當欣慰。

「我們楊家太極拳有九字訣:敬、靜、定、慢、勻、柔、圓、鬆、整,在施展拳腳時,又能保持身體鬆柔,那是不容易達到的境界,必須要歷經一段時間的磨練,你的下盤夠穩了,你才有辦法慢,才有辦法勻,才有辦法柔。」這也啟發了李明宗校長經營學校的務本之道。

李明宗校長(後排左二)以書法揮毫活動,與來自日本的小朋友進行文化交流。

國小打好基礎,才能展翅高飛

對李明宗來說,國小時期的學習必須打根基,「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把基礎鞏固好,孩子在未來的人生裡才能夠受用。有幸受過他教育的孩子,很多人都已展翅高飛,在不同領域中發光發熱。

當許多學校紛紛設立資優班時,李明宗卻優先為莊敬國小開設了天使班。出身於礦工之家,李明宗深切明白弱勢孩子更需要外部的支持。開班後,一位阿嬤天天背著腦麻的孫女來校上課,如今這孩子在天使班的輔導下,已能漸漸靠助行器行走,阿嬤見到李明宗總是不停道謝。面對阿嬤的感謝,李明宗謙虛回應:「辦教育就是應該優先照顧弱勢學童。」

不讓孩子在壓力中成長,提供創意活動舞臺給予孩子好玩又快樂的童年,李明宗以中華文化哲理,為孩子開創教育的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