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出一段師生共鳴的樂章——右昌國中校長黃永璋的音樂故事

右昌國中校長黃永璋用「勤能補拙」吹響師生樂章。

六年前,高雄市右昌國中校長黃永璋,因為學生一句「校長,校慶時要不要一起演出?」意外踏上了薩克斯風之路。那時的他,完全沒有基礎,對於樂器更是一片空白。原本只是單純想陪伴學生,沒想到卻開啟了一段自學之旅,也吹奏出一曲動人的教育篇章。

剛開始學習時,他最苦惱的並不是指法,而是「練習的場地」。在家裡吹奏,常被鄰居抗議太吵;於是,他只好利用晚上陪學生晚自修的時間,悄悄走進音樂教室或校長室,把這份挑戰化為自己的堅持。他笑說:「白天是校長,晚上就是薩克斯風學徒。」

與學生同臺的挑戰,點燃學習動機

真正的考驗出現在107年,當時合唱團學生邀請他一起參加校慶音樂會。表演曲目是長達五分半鐘的〈後來〉,對剛接觸薩克斯風的他而言,是極大的挑戰。但他不想辜負學生的期待,每天下班後就苦練,短短兩個半月內,練習超過300次。

終於,在校慶當天,他和學生一同站上舞臺,完成這場難忘的演出。那一刻,掌聲不僅是對演奏的肯定,更是對他堅持不懈精神的讚賞。他深深體會到:「勤能補拙」不只是口號,而是能夠被看見、被傳遞的力量。

如今,黃校長的薩克斯風音色沉穩渾厚,被師生稱讚「很有校長的味道」。不管是校慶盛會,還是校園小型表演,學生最愛的邀請對象,總少不了校長的身影。「看到校長也在努力,學生更不怕自己學不會。」這樣的話,已經成為右昌國中孩子們的共識。

黃永璋校長的薩克斯風音色沉穩渾厚,被師生稱讚「很有校長的味道」。

許多熱愛音樂的學生,會主動跑來向校長請教:「要怎麼樣才能學好薩克斯風?我常常只有三分鐘熱度。」黃校長總會用簡單又親切的話回應:「薩克斯風的指法,和小學大家都學過的直笛一樣,只要持之以恆,就能感受到音樂的美好。」

在他眼中,音樂不只是技巧,更是一生的陪伴。他常鼓勵學生在求學階段,至少要找到一樣自己喜歡的樂器,不論是直笛、口琴、吉他,還是薩克斯風。「因為樂器能成為你最好的朋友,當你快樂時,它能分享喜悅;當你難過時,它能撫慰情緒。」這樣的分享,讓孩子們明白學習樂器的價值,不只是表演,而是一份心靈上的寄託。

黃永璋校長認為音樂可以分享喜怒哀樂,是很好的心靈朋友。

自學的身教力量,在教育裡吹響信念

黃校長也把自己的學習歷程分享到社群媒體。從最初的笨拙,到如今能恣意吹奏的自信,許多師生與家長都能看見他一點一滴的進步。這份「身教」,成了最真實的教材,孩子們看見校長的努力,也更勇敢地去挑戰自己的夢想。

對黃校長而言,學習音樂和學習知識並沒有不同。他說:「我一直相信『勤能補拙』。在網路發達的今天,自主學習的資源非常豐富,只要肯努力,就能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從一位音樂「小白」開始,到如今成為舞臺上的穩健表演者,黃永璋校長用行動告訴學生:學習路上的挫折並不是絆腳石,而是墊腳石。他的故事,就像一首溫暖的薩克斯風旋律,持續在右昌國中的校園裡迴盪,鼓舞著一批批的孩子。

而這段故事,也悄悄提醒每一位教育者:最動人的教育,往往不是一場精心設計的課程,而是老師願意和學生並肩而行的身影。當孩子們看見大人也在學習、也在努力,他們就更有勇氣去面對自己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