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榮輝的「領頭雁」哲學,驅動團隊勇於創新

「為孩子多做一點,一點點就好!」這是桃園市同德國小校長萬榮輝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貫穿了他三十多年來的教育理念。出身於長工家庭的他,深知環境對教育的影響力,無論在哪一所學校服務,都以「領頭雁」哲學,驅動團隊勇於創新、改造環境。而每個人一點點的貢獻,也滙集出教育現場的亮眼轉變。

萬榮輝榮獲112年度教育部校長領導卓越獎。

聽過「雁行理論」嗎?雁群起飛時是一起的,然後每隻雁依據對空氣阻力、方向及自身體能的感知,自動排列成人字隊伍,順勢就產生了領頭雁。領頭雁承受最大的空氣阻力,一旦體力不支的時候,就會放慢速度,由後面的雁替補上去。因此除了基本的能力和方向感之外,領頭雁最重要的就是承擔責任的勇氣,並且懂得在最佳時機交付領導機會,開創新局。

團隊重建:用雁行理論凝聚向心力

同德國小校長萬榮輝便是「雁行理論」的最佳實踐者,他記得初接校長職時,面臨著極大的挑戰。當時學校只有一位主任,其他行政職務多為代理,面對這樣的情況,他想起了自己一直以來的信念:「人最重要的不是存錢,第一重要的是存人脈,第二個存知識,第三個才是存金錢。」他決定運用「雁行理論」,先找到能帶領團隊前進的「領頭雁」。

萬榮輝開始盤點過去教育路上結識的夥伴,最後成功找到三位志同道合的主任,願意從他校調來加入團隊。其中一位更是已經考上校長,卻願意延後校長之路,繼續留在第一線支持他的教育理想。萬榮輝笑道,在教育線上還是有不少熱忱的老師,「真的很感謝他們願意跟我跳火坑!」

就像雁群飛行時會互相支援一樣,這個核心團隊成了帶動全校改革的關鍵力量。萬榮輝透過一個個小活動和小計畫來擴大影響力,並建立團隊的默契與共識,讓更多老師願意加入,這就是他實踐雁行理論的方式。

每個人多做一點點 孩子就能得到很多

在具體執行上,萬榮輝同樣採取「領頭雁」的策略,不但率先示範設計素養導向評量,再邀老師一步一步參與,「先設計一題試試看!」一點一點改變。過程中曾遇過有老師質疑「為何要改變?」但萬榮輝總是有耐心的回應:「為了孩子,我們多做一點,一點點就好。」讓教師團隊從「先有」的嘗試,慢慢發展出「更好」的教學。

對於推動教育改革時程,萬榮輝有清晰的時程規劃:「第一年希望可以看到氛圍在改變,讓大家願意為孩子多做一點。第二年時,成果應該要開始看得到。到第三年,學生學習的豐富度應該要開始能看得到了。」

為了改變教學環境,萬榮輝校長(左)會親自到第一線教學。

創新策略:環境改造引發行為改變

其實這樣的改革創新經驗,對萬榮輝而言也不是第一次了。2008年,萬榮輝到桃園市大崗國小出任校長,巡視校園時,他發現校園有許多死角,想起小時候讀過的《一束鮮花》課文:在桌子上放上一束鮮花,就會想要把周圍環境也整理好,來襯托這束鮮花。那校園是不是也可以一樣呢?

萬榮輝開始盤點校園死角,發起「孩角七號」計畫,要把校園死角轉變為充滿生命力的學習空間。例如把破裂的花臺修復,變成孩子才藝表演的舞臺;把陰暗的通道,變成孩子下課進行趣味科學活動的角落;積水多的樟樹花臺,整理成師生一起晨間共讀的場域等。

這樣的改變帶來了令人感動的效果。萬榮輝說,一位國小三年級的學生,原本大字也認不得幾個,但透過「孩角七號」推動的晨讀活動,這位孩子終於可以在眾人面前,把一本書緩慢但完整地念完,當下大家給予的熱烈掌聲,就是對孩子最棒的鼓勵。

領導心法:漸進式改革與親身示範

而在任職青溪國小校長期間,萬榮輝發現家長們期待更多元的教育環境。因此,他選擇從改變課程和教學方式著手,推動STEAM創客課程(跨學科整合),讓每位老師都參與課程設計,鼓勵他們從各自的專業背景出發,共同構建更豐富的教學內容。同時,建置全國第一座虛擬英語村,引進VR、AR、體感觸控等科技,創造出真實的英語應用情境。

萬友輝校長(中)和青溪國小的教育夥伴。

萬榮輝說,推動創新教育並不容易,當初要讓全校老師都投入課程設計時,曾經有20多位老師集結到校長室表達疑慮。面對這種情況,萬榮輝選擇親自示範教學,逐步釐清課程設計的問題。他笑說:「我告訴老師們,為了孩子,我們先試一下,先從一個年級來試試看就好。」這樣循序漸進的方式,他笑稱是「溫水煮青蛙」,讓老師們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改變。

而他的策略成功了!老師們從抗拒到接受,進而開始主動研發教材,甚至下鄉到偏鄉學校分享創客教育經驗。在萬榮輝的帶領下,青溪國小成為各校觀摩取經的標竿學校。全校班級數也從原本的42班逐漸擴展到54班,顯示家長對學校創新教育的高度肯定。

青溪國小每年舉辦學生音樂會,萬榮輝校長(中)和學生一起演出音樂劇,他扮演壞恐龍,最後被學生勇士消滅。

領導者的堅持,是成就一切的起點

艱困出身的背景,讓萬榮輝特別理解每個孩子的需要,也重視教育現場的公平性。他不因成績好壞而對學生有差別待遇,重視學生行為更勝於課業的表現,特別注重打造團隊氛圍,進而改變孩子的行為,「我們可以一起吃苦,一起快樂!」

三十多年來,萬榮輝在每個服務的學校都面臨不同的挑戰,但他始終堅持著同樣的理念:為孩子多做一點!加上「雁行理論」的群體效應,從大崗國小的環境改造,到青溪國小的創新教育,再到同德國小的團隊重建,他用同理心理解每個孩子的需要,用循序漸進的方式推動改革。

「每個人如果都能為孩子多做一點,那孩子就能得到很多!」萬榮輝的教育理念看似簡單,卻需要極大的耐心與堅持。從一個點、一個角落開始,慢慢擴散到整個校園;從一個人、一個團隊開始,漸漸影響到每一位師生,然後教育的改變,就這樣「一點點」地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