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道國小蘇照雅:翻轉英語雙峰現象 以強帶弱

今年五月國中會考英語科首度將聽力測驗列入成績,台灣英語M型城鄉雙峰差距,又將引發探討。其實,就算在首善之區,台北市明道國小英語教師蘇照雅仍深刻感受到英語的學習落差,但透過數位助教、分組學習,學生都能打好基礎。

台北市明道國小六年一班的英語期末考好熱鬧。學生們不是安安靜靜坐著測驗,而是拿著一張闖關卡參加「期末會話分組闖關考試」。

英語教室四個角落各有一位「學生關主」拿著印章坐鎮,闖關者必須正確唸出那一關的問答會話,「What do you like to do ?」關主旁邊的大海報上有各種嗜好的圖案提示,學生若依指示正確回答即闖關成功,為自己小組加分。

要是單字卡住想不出來也沒關係,可先到教室最旁邊的電腦區「臨時抱佛腳」一下,聽耳機練習個幾次再回頭闖關。會話闖關雖是期末考試,英語教室內卻笑聲連連。

明道國小雖位處文教區的文山區內,學生組成背景卻跟城市小學非常不一樣,讓老師蘇照雅不得不啟動英語教學翻轉之旅。

北市英語學習也呈M型化

明道鄰近台北市社會局安置低收入戶的安康平宅,學生有六成二來自低收入戶家庭,三分之一的學生是外籍生,教育M型化差異非常嚴重。蘇照雅的科任班上也有孩子念全美語幼兒園上來,但孩子在外補習英語的比率平均不到二○%,遠低於台北市其他各區。蘇照雅舉例,班上某個孩子已有美國小學一年級的閱讀能力,但有同學仍在ABC字母裡掙扎。

不過學校規模小,在此服務十二年的蘇照雅熟悉每個孩子的特殊家庭或學習狀況,所以不會用同一個標準衡量孩子,然而她在教學上遭遇瓶頸,「上課會接球的都是M型右端的孩子,他們能力很不錯、不是那麼迫切需要我的『服務』,我想帶的是左端的孩子,」於是她啟動了自己的翻轉教學之旅。

第一步:「蒐羅可用數位資源」。

 蘇照雅不想讓左端孩子成為大班教學下的犧牲者,因此她在二○一一年寫計畫向資訊室申請了八台電腦跟電子白板,成為她的「數位助教」。英語教室裡面的八台電腦永遠開著,當左端孩子不好意思開口問別人、或同學不一定解釋得清楚時,他們就成了可以求助、一起練習的數位夥伴。

第二步:「實施分組合作學習」。

明道國小一班有二十九位同學,人數頗多,有了電腦蘇照雅必須再找其他幫手。於是她照程度「弱到強」將孩子分為A、B、C、D四類,再將孩子打散分組,每組都有ABCD四類的孩子,讓程度較強的D跟C,幫忙帶A跟B上來。

評量以孩子個人程度為起點打分數,若願意往上挑戰一級可為自己大加分;分組驗收時蘇照雅也提供「胡蘿蔔」,依照代表者分類給分,答對者若是D得一百分、C得三百分、B得七百分、A可得一千分,拉大得分差距是為了鼓勵小組用力教會A,鼓勵A勇於表達。

「分組合作策略不斷調整到現在,分數對他們已經不是那麼重要,胡蘿蔔反而是『我做到了、我念對了』的成就感,給D同學最好的獎勵則是『我把老師也教不會的同學教會了』,」蘇照雅說。

第三步:「訂購個人化閱讀素材增加單字曝光量」。

蘇照雅為班上同學訂購 Learning A to Z 的數位閱讀教材,每位同學有專屬的帳號上網登入,裡頭記載個人的學習歷程,並提供適合程度的閱讀內容。

蘇照雅選的這套教材是針對美國學前到小學的閱讀素材,程度細分為二十七級,每月固定的閱讀文章主題都一樣,但是依照等級給予複雜程度不一樣、字彙量不一樣的內容,「比方說高年級最近的主題是海嘯,他們可以透過有趣的知識吸引孩子去認識更多單字,但不是用無聊重複背誦的方式。」

每週只跟孩子見面三節課,寶貴的一百二十分鐘蘇照雅不要求機械式背單字,但是她提供適合個人能力的素材,在閱讀過程中把知識、句型跟單字自然輸入孩子腦袋裡。

「即使每天短短十分鐘的閱讀或聽力練習,長時間累積下來的整體能力是很可怕的,」自己也是小四、小一兩個兒子的母親,蘇照雅鼓勵家長跟老師都要跟著 小孩進化。大人們得想在前面、鎖定科目的學習目標,再把目標切分成每一天可實際執行的策略,確實實踐、逐步調整。偏鄉有競爭力 李沛鴻五招創英語學習奇蹟。

資料來源:2015-03 親子天下雜誌65期

★教育新知不漏接!立即加入教育家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