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香港邱幗英校長 翻轉偏鄉教育

車城國中校長邱幗英,是香港來的僑生,多年前跨海來到台灣,從此落地生根,在恆春半島教育偏鄉子弟。她的求學之路雖然曾經挫敗連連,但邱幗英最終還是為自己選擇了一條正確的人生道路,選擇了一份最能發揮自我的工作。

坎坷求學路,激發向上心

恆春半島上的屏東車城國中,一年之中有七個月刮著強勁的東北季風;也就是俗稱的落山風。外地人恐怕難以想像落山風的威力,他可以輕易把學校體育館的鐵皮屋頂整個吹走;為校慶而搭起的帳篷,個個被吹倒在地。連結樓與樓之間的遮雨棚,被刮得蹤跡難覓。落山風,其實就是「沒有雨的颱風」,而這颱風,要從十月吹到來年四月。

邱幗英在這樣的偏鄉學校當校長,她不是土生土長的當地人;而是來自香港,到台灣讀大學的僑生。

邱幗英的求學過程是很坎坷的,小學就留級,而後國中、高中,一共留級了三次。除了英文會話,她科科不及格。不愛讀書,跟著同學胡鬧打架、整老師,上課時在課桌上挖了個洞,把吸管插進去喝抽屜裡的可樂。老師質問她:「是不是你做的?」,她可以叉著腰,瞪著老師,桀驁不馴的對峙五個小時。

哥哥的學業優異,妹妹表現也不差;只有她,挫敗連連。天生樂觀的邱幗英知道,生命中有一些貴人幫助了她;如今她也想延續這份恩情,成為學生的貴人。

邱幗英跨海來到台灣讀書,落腳車城教育偏鄉子弟。攝影/葉玲君

教育不只是工作,而是一生的志業

在香港考不上大學,邱幗英後來不顧父母反對,打工攢錢買了機票,飛到台灣求學。她考上了高雄師範大學,然後好像開了竅般,努力用功;以優異的成績畢了業,分發到澎湖任教,然後認識了排灣族的老公陳永恭,嫁為台灣媳婦。現在兩人分別是獅子國中及車城國中校長,一起為偏鄉教育努力。

在澎湖的白沙國中初任教職時,一名前輩老師曾經告訴她,「教育不是我們的工作,是我們的志業。」這句話對她的影響很大。至今她仍把這句話奉為圭臬。

在車城,連全聯新店開幕都被當成鄉裡的大事。這樣的偏鄉學校,最令人擔心的是城鄉差距大,孩子出去沒有競爭力。邱幗英認為,資訊這麼發達的時代,一只手機上網就可以聯結上全世界了,城鄉差距其實不會太明顯。學校要教的就是讓學生有能力分辨是非,從流水般的資訊中篩選出好的資訊。

她很堅持孩子的品格教育。邱幗英希望車城國中的學生走出去是不怕人的;因為所有的問題都來自人,將來去了台北,主要也是面對人,而不是人旁邊那些死的東西。所以要懂得跟別人合作,能跟別人有良好的互動,充滿自信,勇於面對,有高度的挫折容忍度。將來孩子就是憑藉這樣的性格贏得工作,至於專業,那是可以另外學習的。

所以車城國中加強對外交流。有一次邱幗英帶領車城國中的學生到新竹科學園區實驗學校互訪時,車城學生惶恐的跟她說:「校長,好恐怖啊!他們拿著英文原文書在看。」這樣的交流讓學生開了眼界,也刺激他們見賢思齊,生出想要多學一點的野心。

注重品格教育,分組合作教學活化了教室生態

邱幗英很注重生活小細節,中午用餐時,全班學生一定要喊:謝謝老師!謝謝各位同學!謝謝服務的同學!然後老師說「開飯了!」大家才能動碗筷。她說,「如果連學生遲到我都不管,那我回家去泡茶就可以!」

她看到學生表現不如往常,通常會找來談話;她說,「多問幾句」,往往能找出問題癥結點,打開學生的心房,師生一起解決問題。但她絕不會抓著學生一直問:「你為什麼要這麼做?為什麼?為什麼呀?」。因為她知道,學生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不愛念書,為什麼要胡鬧?就像少年時曾經徬徨迷失的自己一樣,當時也不知道為什麼?師長的功能就是引領他們學會正確的判斷,做出好的選擇。

邱幗英在香港時受惠於分組合作教學找到信心,現在她也在校內推動分組合作教學。因為擅長溝通,邱幗英說服了老師們互相觀課,彼此鼓勵、分享資訊,大家一起向上提升。她讓年輕老師們來觀她的課,邱幗英也會不定時到課堂上,拍下老師們上課的情況,供老師們參考改進。

學生們透過分組合作學習,互動增加了,大家成為彼此成長的夥伴;加上老師適當的鼓勵,同學的成就感與信心逐漸的建立起來。一名帶著三大過轉來車城的孩子,就是因為合作學習,第一次嘗到了被接納,被鼓勵的滋味;他找到了信心,最後考上國立高職,是他心目中的第一志願。另一名瀕臨被提報為不適任教師邊緣的老師,也因為班上實施合作學習,大大改善了跟學生間的緊張對峙,師生關係變得和諧。

在偏鄉,陪著這些純樸的孩子們成長,將來能夠滿懷自信出外去打拚,邱幗英一路走來,樂此不疲。

車城國中由許聖裕老師佈置的五星級廁所,可愛又美麗,讓人不忍心弄髒他。攝影/葉玲君

雖然是偏鄉,車城國中的廁所卻是五星級的,這間佈置出自許聖裕老師之手。攝影/葉玲君

★教育新知不漏接!立即加入教育家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