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鄉下小孩立志要當流氓,想濟弱扶貧,家人希望他讀醫學院,當醫生光耀家門,卻因經濟因素放棄,進入中興大學植病系就讀,受到許多恩師啟蒙,一頭栽進研究植物病害,輔導過上萬農民,被農民尊稱是「植物神醫」的國立中興大學植物病理學系蔡東纂,在教育、學術、及植物病蟲害有很大貢獻,他曾獲103年教育部師鐸獎。
研發蔡十八菌 讓果樹起死回生
大學教授蔡東纂,被農民戲稱「蔡十八」,其名由來,乃是嘉義竹崎當地水果特產蜜棗、酪梨及柑橘,曾因病蟲害,農民幾乎砍光了所有的果樹,後來,經由蔡東纂研發的「蔡十八菌」調理後,不但使果樹起死回生,更讓一棵棵結實累累,年年豐收。
蔡東纂任教中興大學三十多年,研發有救命仙丹之稱的「蔡十八菌」及「谷特菌」,推廣成套的農業管理機制,輔導上萬農民,啟發無數學子對農業的興趣,被農民視為「植物神醫」,輔導農民的足跡踏遍全臺,幾乎全年無休,課堂、研究室和農田是他最常出沒的三個地點,長時間南北奔波,光是車子就已開壞好幾輛,但他仍樂此不疲,只希望將一身的本領傳授給學生跟農民。
為測試農藥中毒昏迷 誓言保護農民安全
蔡東纂曾因測試農藥,四次中毒昏迷,深感農藥之害,因而致力推廣「農藥肥料減量之安全高品質管理模式」,以他研發的「蔡十八菌」和「谷特菌」加上適時適量的施肥用藥,能有效達到農藥肥料用量減半,不僅降低生產成本,兼顧產品及農民的安全,並且保護生態環境,一舉數得。
蔡東纂強調,「蔡十八菌」和「谷特菌」只是一種輔助,可以促進根系的生長與減低病蟲害的發生,同時讓肥料吸收更為完整,也可減少農藥的使用,但務農更重要的是整套的肥培設計、風險評估與農田管理,才能生產出安全且品質又好的農產品。
不像老師的老師 啟發學生為何而學
在學生眼中,他是個不太像老師的老師,跟農民非常親近。興大植病系研究生賴佩鴻說:「老師會用他對於研究熱愛的心,去關心農民,同時不斷地提醒學生,學農的目的為何?這個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我們常都在學習,卻忘記為什麼而學。」蔡東纂關懷農民的行動力,讓許多學生受到啟發,立志像老師一樣幫助更多的農民。
有效提高農民的收入是蔡東纂20多年來努力的目標,2009年7月他在農民的支持下成立「臺灣安全高品質農業推廣協會」,結合作物生產技術、農園管理與行銷通路等專家學者,定期開設開農民講堂,系統化提供農民專業諮詢,並提供農民產銷上的協助。興大植病系主任詹富智表示,每一堂課都有2、300位農民來上課,整間教室擠得滿滿的,這些農民帶著問題或帶著農作物樣本來請教老師,蔡東纂每個月都會安排幾堂專屬農民們的課程,從不間斷,有2、3千位左右的農民學生上過他的課。蔡東纂希望打造臺灣農業成為黃金產業,將地方產業擴展到國際,規劃成立國際農業資訊中心。
蔡東纂常勉勵學生,「培養興趣,隨緣走,勿忘初衷、服務人群」,助人除了熱忱外,也打好專業基礎。他認為教學這條路永無止盡,無論對象是農民還是學生,他說:「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在,走得動,我還是會到處去,直到躺下來為止,不管退休不退休,人的心是不應該退休的。」
被農民尊稱是「植物神醫」的中興大學植物病理學系教授蔡東纂。圖片提供:中興大學
蔡東纂常提醒學生要時刻反省:為何而學。圖片提供:中興大學
資料來源:教育部電子報633期 2014-09-25
★教育新知不漏接!立即加入教育家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