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貧困家庭的許瑞芬,自己的音樂路走得艱辛,她為了讓家鄉子弟也能感受音樂之美,用遠從臺灣運來的報廢樂器,開啟一段偏鄉離島學生的管樂奇幻之旅。
現任金寧中小學教務主任的許瑞芬是土生土長的金門人,家裡務農,家中小孩多,父母常得向親友借錢供小孩讀書,她的大哥大姐為了減輕家裡負擔,很早被迫輟學。在這樣環境長大的許瑞芬,別說學音樂,連讀書都有困難,從小愛唱歌的她,卻沒有放棄自己的音樂夢。
高中因緣際會,有願意免費教她彈鋼琴的老師,但沒有琴,怎麼練?她每天放學後,到有鋼琴的同學家中練習,「我輪流拜託不同的同學借我鋼琴,有時候還得看同學心情及臉色,就這樣學了一年。」高三下,在金門高中註冊組長黃聰明的鼓勵及協助下,申請保送到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就讀。
「師大公費生的資格,等於是幫我的人生開了一條路,也改變我的命運,我很珍惜這個機會。」許瑞芬深知自己的音樂程度遠不及系上許多科班出身的同學,她每天泡在系館練琴超過十小時,「每個同學都是我的老師,我請同學從基礎教我,自己密集特訓。」除了苦練,許瑞芬也在大學四年修了一百七十多個學分,連大四時都修到近二十個學分,「對我來說,這些東西都是新的,我都想學。」
不僅從課堂、同學身上學習,許瑞芬更從她的聲樂主修教師楊冬春教學上,看到「人師典範」,她說,楊老師將學生視如己出,教學認真,一字一句指導學生,80多歲仍關心音樂教育,退休後投身編寫聲樂教本,老師常說:「要給曲子生命,不是在賣弄技巧」。許瑞芬也期許自己「我要成為楊老師這樣的老師」。
成立音樂社團 從零開始
當了老師,回故鄉任教,近30年都在金門的金寧中小學擔任音樂教師,並推動成立合唱團及管樂團。對小學校來說,要成立管樂團,一切從無到有,過程相當艱辛。
許瑞芬說,當時教育部正好推出「一校一樂團、一人一樂器」政策,加上金門縣教育局申請到「離島建設基金」─「93年度整合學校音樂藝術教育資源計畫」訓練列車,邀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管樂團及音樂系學生到金門指導離島的孩子學音樂,搭上這班列車,金寧中小學成立了管樂團。
「創團時,我們用的樂器是臺灣學校報廢的「破銅爛鐵」樂器,不見得都能吹,但對我們來說,樣樣珍貴,只是數量有限。」許瑞芬記得,當時學校用第一筆補助款十萬元買了小號、豎笛、長笛及薩克斯風四種樂器,但想學樂器的孩子很多,為了讓弱勢孩子也有機會學管樂,只好先買樂器的吹嘴,讓二人共用一把樂器的克難情況下練習。
許瑞芬更積極寫計畫向教育局申請經費購置樂器,民國95年也感動了校友會主動購置管樂器給母校的學弟妹學習,讓每位想學樂器的孩子都有樂器可學。
為弱勢孩子寫簡譜 一句句教唱
樂器有了,要找到足夠學生成為管樂團,並讓學生留下來,許瑞芬也費了一番心力。全校193名學生,目前七、八年級管樂團員有50人,其中有23人是單親、隔代、外配的弱勢學生。她說,除了有興趣學樂器的孩子,她把機會留給學業成績低落或是資源生,像是有兩名有閱讀障礙的學生對小號有興趣,其他學生及老師都不看好兩人,認為「功課都趕不上,加入樂團一定學不好,還會降低樂團水準。」
許瑞芬不放棄,學生看不懂樂譜,她替他們寫簡譜,對樂曲沒概念,她就一句句先唱給他們聽,每天中午她陪著這兩個學生苦練,兩人不但學會了五、六首曲子,還在校慶及社團成果發表會時上台演奏,連班上音樂課的直笛考試,兩人都主動提出想用小號吹奏,「成為班上同學的偶像,還吸引了一名功課好、但原本不想學的學生加入管樂團。」
學生除了課後練習,許瑞芬也找到台北青年管樂團團員,願意利用假日遠赴金門指導學生,為了鼓勵學生假日都能參與練習,許瑞芬專車接送交通不便的學生,「台灣老師千里迢迢來授課,我們一定要好好珍惜。」
管樂團走進人群演出
除了配合學校校慶及畢業典禮演出,許瑞芬也帶著學生走出校園服務人群。每年辦理「溫馨母親節(聖誕節、端午節)」寧管獻音情」,不僅到大同之家為長輩們演奏,還到監獄裡表演給受刑人欣賞,或是參加金寧鄉石蚵小麥文化節表演等。今年過年,管樂團受邀參與教育處舉辦的音樂社團在觀光景點展演,當時她還擔心大年初一要學生出門表演,人數應該湊不齊,沒想到全數出席,其中有團員家長生病,還排除萬難參與演出,讓許瑞芬很感動。
一路走來,辛苦卻值得,偏鄉的孩子把習得的音樂之美回饋給社會,也更懂得「知恩、感恩、報恩;知福、惜福、造福」。許瑞芬說:「透過音樂可以豐富孩子的生活,讓孩子找到潛能、自信及可以發揮的舞台,心情不好時,也能吹奏樂器紓解壓力。」
已是候用校長的許瑞芬,對未來的學校心裡已有個美麗的畫面,「希望我的學生每人都會一種樂器,學校有各式音樂性的社團,學生隨時可以在不同的角落演唱、吹奏、玩音樂。」
許瑞芬陪伴管樂團學生走入人群演出。圖片提供:許瑞芬
許瑞芬用音樂打開偏鄉孩子心房。圖片提供:許瑞芬
★教育新知不漏接!立即加入教育家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