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機械系特聘教授吳宗信,從小家貧,夢想是奢談。小學老師請他吃飯,食物的美味和背後的看重,成為他今天自製火箭、前進宇宙的最大動力。
圖片來源:鄒保祥攝
我在台南市安南區長大,那裡只有魚塭,田地很貧瘠,從我有印象到大學,我家都一直欠農會的錢。
我有三個姊姊、兩個哥哥,年紀都大到可以當我爸媽。媽媽生我的時候根本沒有母奶,是買米麩磨成的粉來泡給我喝。我會爬以後,媽媽去種田,就把我丟在旁邊,肚子餓了就灌我黑糖水。甜的東西會飽,但是完全沒有營養,所以小時候有兩次送急診,差點掛掉。
家裡窮,但老師給了我自信
爸媽不識字,家裡又窮,我沒上幼稚園,進小學完全聽不懂老師講什麼,小學二年級下學期,才逐漸開竅,我從全班最後幾名變成第二名,老師請我去家裡寫功課,還煎荷包蛋和香腸給我吃,印象好深刻,那是我從來沒有吃過、從來沒有享受過的待遇。那時覺得好像有人重視我,給我很大的信心,之後我念書好像就很容易,尤其是數學。
對那時的我來說,要有什麼夢想,都是騙人的,能活下來就不錯了。小時候跟火箭有點關聯的,是我小時候很喜歡放沖天炮。過中秋節時,村裡的小朋友就在路的兩邊對打放炮,躲防空洞,很好玩。
我發現我喜歡刺激的東西,做火箭我百做不厭,因為每次點火都不知道等下會發生什麼事情,不管準備多久,每次一點火,結果都不可測,都會怕得要死,不像一般按部就班就可以做出來。
做火箭失敗經驗比成功多很多,沒錢、沒資源,困難一堆,為什麼我還能堅持?鄉下長大的經驗,讓我很有韌性,不會輕易被打倒。還有打橄欖球的訓練,也影響很大。
球隊訓練,讓我學會合作
我個子小,但喜歡運動,什麼球都會。在台南一中踢足球,讀台大後進入橄欖球校隊,那時我不到五十公斤,雖然很瘦,腳也很細,就像是「鳥仔腳」(台語),但超會跑、射球門很準。
台大橄欖球隊訓練很嚴格,我參加校隊到碩二,練習過程中,激勵我一定要朝目標前進,絕不放棄。而且養成認真負責的習慣,一隊十五人,不管打什麼位置,就認真打自己的位置,加起來力量就很大。
我確定要做火箭時,已經四十二、三歲。我不得不承認,生命中遇到的這些人,譬如請我吃飯的國小老師,給我這樣的窮小孩信心和鼓勵,橄欖球隊的訓練,讓我認真和合作,都對我現在做的火箭計畫有幫助。
現在和我一起做的幾個夥伴,都是當年在美國念書時認識的,我們念航電、通訊、遙測、結構、做燃燒、推進,都不一樣,那時沒人想過要做火箭,但後來大家的專業兜一兜,剛好就是一支火箭,我覺得冥冥之中真的有安排。
七年前,我們幾個大叔帶領一批學生,用很克難的方式做火箭。二○一○年,在屏東阿朗壹古道第一次成功發射,好開心,我們這種雜牌軍真的可以弄出一點東西。本來我想說,發射一、兩次就算了,可是看到學生火箭射上去興奮到流淚,我也跟他們一起流淚,因為這種東西壓力很大,還沒點火之前你不知道會不會成功,你準備了一、兩年,它「咻」的上升,可能「碰」一聲就爆炸了。全部東西都經過你的手去動過,那種感受沒經歷過你不知道。看到學生這樣,我就決定一定要繼續走下去。
我們計畫要發射混合式推進火箭,兩節長九公尺,直徑四十五公分。初步的設計,要射到一百公里,需要募款一千六百萬,也已經有創投家來找我們。剛開始,很多人笑我們「起肖」(發瘋),現在聽到我們希望發射衛星載具,下巴都要掉下來。我希望透過發射火箭,發展航太科技,做頭的只要一啟動,下面很多次系統就會起來,附加價值就變一百倍。台灣人就不需要幫美國做代工。(逐字稿整理│張普熏)
★教育新知不漏接!立即加入教育家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