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著馬尾的芬蘭數學老師古尼克,看起來還像個高中生,他愛思考,凡事都先想過,再採取行動:從選擇當老師,用電腦教數學,到觀察世界局勢對不同國籍孩子的影響,用搖滾樂傳遞「用相似取代差異,減少仇恨」的訊息。
芬蘭數學老師古尼克:先思考,改變才有意義
高中時,我決定要當老師。那時我叔叔預備離婚,我認為他和嬸嬸花太多心思在自己的工作上,而忽略彼此的關係和家庭。我不要重蹈他的覆轍,想找一個有意義、有挑戰性、即使做得好也不會升官的工作,我選擇當數學老師,至今沒有後悔。
未來,數學勢必要逐漸轉移到更多數位教學上,但轉變之前,我要先確定,哪個部分的學習可以轉移,哪個部分還是要用傳統方式。若學習效果跟手寫差不多,我就不會採用數位教學,因為差不多不等於一樣好或更好。
就像孩子開始用筆學寫字,會練習到很好的手眼協調。同樣的,學數學時,若你寫下來,有助你意識到這些符號代表的意義,及意識到自己在做什麼。但若光看螢光幕,其實是把神經系統中一個重要部分去掉了。
我成長在一個愈來愈和平的時代,沒經歷到冷戰或古巴危機等事件。但近年因俄羅斯出兵烏克蘭,引起鄰國抵制,和芬蘭的關係也有點緊張,這影響到班上父母是俄國移民的孩子,他不願承認自己是俄國人。但孩子和他的父母都和這危機無關,要他們承受國家之間的仇恨很不公平。
我挑了兩首德國和美國樂團的搖滾樂,放給全校學生聽。兩首都在講仇恨。如果你只看彼此的差異,這個世界就很容易製造仇恨,但如果你專注於相似性,就不需要區分自己和不同的他人。
我希望學生去思考,我們不需要仇恨。當有一天孩子有投票權時,不要把票投給那些讓世界變得更困難的人。(整理|賓靜蓀)
古尼克 Niklas Koppatz
現職: 赫爾辛基大學實驗學校(Viikki Teacher Training School)7~12年級數學老師、赫爾辛基大學講師
★教育新知不漏接!立即加入教育家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