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給離島中的離島孩子更多 李玲:努力讓老師願意留下來

104年師鐸獎得主、連江縣敬恆中小學教師李玲,在這所「離島中的離島」學校任教25年,看到離島教師來來去去,曾有學生國小六年換了五個老師,決定努力營造一個讓老師願意留下來的環境。

李玲是土生土長的馬祖人,聯考失利考上三專服裝設計科,但沒興趣,原打算重考,因緣際會到馬祖的西莒擔任代課老師。這趟代課路程是:一天一航班、當天無法往返本島,冬天大風浪時,三、五天甚或一星期都無船班往返,這樣不便的交通,卻讓李玲的人生從此有了大轉變,「我想給離島中的離島孩子更多」,因著這樣的念頭,開啟李玲在馬祖外島的教育生涯。

夜間課輔 讓離島孩子有家的感覺

為什麼想在外島中的外島學校任教?李玲說,在馬祖本島學校的孩子家庭功能大多比較健全,但在外島學校,家長大多從事農耕或捕魚,沒有能力及時間照顧孩子。

從外島的北竿到本島的南竿,最後在莒光島上的敬恆國中小定了下來,李玲邊教書,也花了五個寒暑假到臺灣進修,進修期間遇到懷孕生產,不願因坐月子延誤了課程,只好帶著躺椅躺在教室後方上課,終於順利取得教師資格。

初任教時,她看到許多孩子放學後沒人看顧,就把學生帶到家裡課輔,晚上七點到九點是李玲的「義務家教」時間,她準備點心陪著學生寫功課、把不會的課業補起來。直到現在,她第一年帶班的學生返校看他,都還會說:「老師,謝謝您當初提供了一個家,讓我有地方學習。」

二十年前,李玲開始接任學校行政工作,她曾對接任行政耿耿於懷,因為教書是她的最愛,「好的班級經營和教學理念無法盡情施展」。後來,看到新老師來來去去,還有家長說,自己的孩子一到六年級已換了五個老師,她轉念:「我如果把老師留下來,減低老師流動率,這樣也是讓學生有更好的教育。」

老師,你會不會留下來

外島的教師流動率有多高?李玲說,當時,全校十名教師,每年到暑假,平均只剩兩人留下來,不管正式老師還是代課老師只要有機會就想調回臺灣或南竿本島。她發現,許多新進教師初到外島,不管是生活和教學環境都不適應,她邀請新老師晚上到她家聊天;也搭起社區和老師間的橋樑,介紹老師認識家長及社區人士;假日也為這些外地教師舉辦休閒活動,不管是山上海邊她都陪著老師一起去,「讓老師喜歡這裡的環境,就不會想走了。」

除了透過在地情感,當時教育部及地方教育單位也推動不少計畫,替偏鄉離島留住老師。李玲說,政府挹注許多經費改善離島學校的軟硬體設施,尤其是整修教師宿舍,讓老師能住得舒適安心;同時也積極加強師資培育,培育馬祖在地教師,穩定師資來源。李玲說,近年來,老師調動情況減少,甚至還有家住臺灣的教師,

基於離島環境單純、生活花費少,已在學校教書十多年,還把孩子帶來莒光島居住、就學。

師資穩定了,李玲努力寫計畫爭取經費補助,改善學校的教學環境。為了讓學生也能學才藝,李玲促成學校和軍方合作,讓軍中有各項才藝的阿兵哥能以「義務教師」身分,到校指導小朋友吹口風琴、扯鈴、吹笛子、彈鋼琴等。

一路走來,看著離島中的離島學校,設備越來愈好,師資也不再困乏,李玲觀察:「少子化,我們學生少,但資源卻不少,有時我們的設備甚至比城市學校還好。」

用教育改變家庭與社區

「有人問我,你們還缺什麼?我常回答:『缺家長的教育』」李玲說,學校教育改善了,家長經濟也變好了,但家長觀念沒有跟著提升,不少家長陪伴孩子時間太少,仍認為「教小孩是學校的事」。她希望能扭轉家長觀念,「很多家長是我以前的學生,我會透過聊天或輔導室舉辦親職講座來教育家長。」

接了20年的行政工作,李玲倒吃甘蔗,越來越能感受行政工作能為教育帶來的改變。改變了學校和老師,接下來,她想改變家長和社區,除了在學校舉辦家庭教育研習、社區樂齡活動,更利用課餘及假日,參與社區活動,用福州話講故事給長者聽,陪長者玩遊戲活動筋骨。她說:「家庭好了,社區好了,孩子在這樣的環境生活,就會更好。」

李玲認為師長應該多陪伴、傾聽孩子。圖片提供:李玲

李玲(前中)在離島中的離島學校付出教育愛,無怨無悔。圖片提供:李玲

★教育新知不漏接!立即加入教育家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