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校長楊瑞麟 讓牡丹國小逆轉勝!

3年多前,曾經是全校只有40幾名學生,面臨併校危機的屏東縣牡丹國小,如今卻是學生人數逆勢上升、遊客們爭相造訪的全臺最美麗小學。背後推手正是牡丹國小校長楊瑞麟,他以對教育滿滿的熱情,感動了老師與孩子,也喚醒了臺灣人對於偏鄉教育關注的心。

牡丹國小學生直笛演出

以樂器翻轉原鄉孩子弱勢處境

從事教育工作近30年,牡丹國小是楊瑞麟當上校長後第一所服務的學校。面對少子化衝擊,他信心滿滿表示:只要把學校經營好,家長就會把孩子送上來。

楊瑞麟表示,牡丹國小距離屏東市區相當遠,偏鄉工作機會少,讓部落裡頭的青壯人口被迫前往都市裡找工作,家長擔心孩子不在身邊得不到妥善照顧,即使辛苦也得把孩子一起帶往都市裡隨著工作而四處移動,因此造成偏鄉學校生源減少。

自從他接任牡丹國小至今,學生成績從原本在全屏東縣內倒數幾名,躍升到贏三分之一,學生人數也跟著倍增。從小熱愛音樂的楊瑞麟,更選擇以樂器作為鼓勵原住民孩子找回自信的媒介,翻轉原鄉孩子弱勢處境。

楊瑞麟表示,早年會選擇念師專的孩子,多半是生長在家境不好的家庭。即使從小買不起鋼琴、更沒錢上才藝班,熱愛音樂的他卻依然努力設法摸索各種樂器。他以自己成長經驗為例,證明學習熱忱的重要性。

楊瑞麟觀察,原住民孩子天生就有音樂上的優勢,身為教育工作者,應該要設法幫助孩子發揮先天優勢,不僅僅是「比別人更好」,還應該要「贏別人很多」,或許將來音樂專長就可以成為孩子們的工作機會。

在牡丹國小校園裡,除了美麗的「校園12景1特色」外,空氣中每天幾乎都飄散著悅耳的音符。楊瑞麟表示,牡丹的孩子們除了每個人都會彈鋼琴外,還會學到直笛、陶笛、烏克麗麗等樂器,甚至還可以組樂團。

比起一般學生通常要到大學或高中才有機會組團,楊瑞麟總是玩笑告訴孩子,你們的樂團名稱要叫「六月天」,比起臺灣知名天團五月天,還要多出一份天真。

牡丹國小地景之一

校長帶頭打造牡丹12景

回想起剛接手牡丹國小時,楊瑞麟表示,看到五年級學生的成績單,眼淚差點掉下來,不懂孩子們的成績怎麼會如此低落。楊瑞麟不諱言表示,以臺灣目前教育環境而言,有些老師發生狀況後,懲處方式就是「市區待不了調來鄉下、鄉下待不了調來山上」,面對沒有教學熱誠的老師,楊瑞麟乾脆鼓勵對方退休,把機會讓給有教育熱誠的年輕世代。

3年下來,楊瑞麟在牡丹國小裡頭交出兩份亮眼成績單,除了學生人數增加50%、學科成績也進步50%。看著孩子們的進步、老師們的改變,楊瑞麟內心深處更加相信這句話:「態度決定一切」。他比喻,如果說教育需要傻瓜,他自己就是大傻瓜,憑著傻勁感動校內老師成為小傻瓜,攜手改變校園。

改變最困難的部分,在於如何利用有限資源創造出最大的空間。如牡丹國小最廣為人知的校園12景,是從校門口進來的階梯,長達100公尺、高約30公尺,過去常因潮濕導致檯面發霉,放眼放去灰灰黑黑,於是楊瑞麟心想,很少有學校裡頭有這麼長的階梯,正好可以當成特色校景,於是他著手將階梯彩繪成彩虹步道,意外吸引路過民眾停下腳步拍照。

一次的成功經驗,無形中成為鼓勵楊瑞麟持續前進的動力。他說,彩虹不僅七彩顏色繽紛吸睛,也代表著愛與包容,就像教育不應該區分種族語言。於是在彩虹步道之後,校園內陸續新增了彩虹椅、LOVE牡丹、LOVE之窗等「牡丹12景」。

除此之外,楊瑞麟在校內打造「牡丹窯」,結合食農教育,鼓勵孩子們利用校園開心農場種植各種作物,種得好就拿來當成窯烤麵包、Pizza的食材,種不好就留給校內養的雞鴨鵝吃,無論成功或失敗,在動手做的過程中,孩子們都可以有所學習。

隨著校園出現明顯改變,楊瑞麟也觀察到,不管是周邊居民還是校內師生,開始慢慢肯定學校,甚至會主動對遊客介紹學校的特色。牡丹12景蘊含的意義不單只是給遊客拍照留念的背景,更希望從中讓孩子學會愛,知道愛是可以被分享傳遞。楊瑞麟不時掛在嘴邊提醒孩子的一段話是:現在我們弱勢,所以別人幫我們,但還有比牡丹更弱勢的地方,有機會我們也要去幫助他們。

★教育新知不漏接!立即加入教育家部落格★ 

熱血校長楊瑞麟

師生一起騎單車勇闖花東

在每年畢業季來臨前,楊瑞麟舉辦「丹車勇闖系列」活動,帶領孩子騎單車壯遊。第一年舉辦時,曾有縣議員詢問學校有幾名畢業生?希望能贊助一些活動經費,當時楊瑞麟不好意思回說應屆生只有7位,沒想到議員說:「做對的事情,即使只有一位學生也得做。」這句話至今依然深深印在楊瑞麟腦海中。

有一年單車勇闖花東過程中,班導師不慎摔車手腳擦傷,原本楊瑞麟希望老師回保母車上休息,不料導師竟當場掉下眼淚來說:「校長你讓我騎完好嗎?因為我答應孩子們要陪他們騎完全程。」讓楊瑞麟感動萬分。

楊瑞麟表示,帶領一群國小孩子們騎3天2夜單車,勢必得審慎規劃並承擔許多壓力與風險,身旁經常有人勸他:「出去一趟沒出事不會得到賞賜,一旦出事很可能連校長也沒得當。」但他認為,牡丹國小的孩子生活圈子小,不要說外縣市,很多根本連屏東市都很少去,這趟旅行除了可以帶著他們挑戰自我之餘,還可藉機認識臺灣,看看校園以外的世界。

為了紀錄過程,前兩年牡丹國小與大仁科技大學學生合作拍攝紀錄片,第3年開始,改由老師接手,留下這段陪伴孩子成長的影像歷程。

回想起剛得知自己被分發到牡丹國小時,面對遙遠而未知環境的憂慮,如今楊瑞麟把吃苦當吃補,「人家是工作之餘來牡丹度假,我就像是天天住在度假區!」

而牡丹國小也在楊瑞麟努力下,從一開始跟周遭親朋好友募款,小額捐款慢慢湊足經費。到後來不時有「牡丹之友」主動找上門來,詢問學校還有沒有需要幫忙之處。甚至還有上海企業參訪過牡丹後,懷疑「臺灣小學都這麼美嗎?」進而一口氣捐贈100萬元協助牡丹成立專業的音樂教室,提供樂器給孩子們練習。

「或許我是初生之犢不畏虎吧!」談起學校神情語氣充滿熱情的楊瑞麟,給自己下了最好的註解。

牡丹國小楊瑞麟以對教育滿滿的熱情,感動了老師與孩子,也喚醒了臺灣人對於偏鄉教育關注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