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的木雕教室內,雕刻工具一字排開,這裡藏著一位國寶——木雕藝師洪耀輝,他深耕臺灣傳統廟宇木作雕刻40餘年,三峽清水祖師廟為代表作之一。這天,他拿著小刨刀,專注的審視著學生的作品,擁有一身好技藝的他,傳承了兩位大師的工夫,如今也希望將這門藝術繼續傳承下去。
國寶級木雕藝師洪耀輝
生命中兩位重要老師 淬煉精湛工藝
面對三峽祖師廟的廟埕左邊,有一間「臺灣藝術雕刻之家」,門口還高懸著「藝林典範」的匾額,這就是洪耀輝的工作室。1959年出生臺南市北門區的洪耀輝,生命中有兩位重要的老師,淬練出他巧奪天工的手藝。
洪耀輝來自家境清苦的鹽工家庭,國中畢業就必須分擔家計,當時建廟風氣盛行,父親認為學習相關技藝會比較有前途,於是洪耀輝便隨福建泉州惠安的著名細木作匠師蘇海萍習藝。傳統的師徒制相當辛苦,要幫師父打理三餐、打掃、買菜,加上學習木雕的時間,往往早上5點起來,忙到12點才睡,做不好就是一頓責罵。17歲的他曾一度偷跑回家,卻被父親痛打後又帶回師父身邊,而這段3年4個月的辛苦歷程,也帶領他走向廟宇鑿花雕刻的志業。
洪耀輝跟著師父參與全臺多座傳統寺廟修建,「那時候就像演野臺戲一樣,哪裡建廟就往哪裡跑,飲食起居都在工地。」包括臺南市東隆宮、五府千歲廟、臺北龍山寺及華陰街觀音寺、嘉義城隍廟、雲林馬鳴山鎮安宮,都有他的心血結晶。1986年洪耀輝隨師父參與三峽清水祖師廟木雕工作,與國家藝師黃龜理結緣,在黃龜理的指導下,木雕技術更上層樓,參與製作了中殿神龕、壁堵、鐘鼓樓員光、雀替與步口花籃、獅座、員光木雕等。
洪耀輝2009年的作品《三王圖》,以牛樟雕刻而成。麒麟、鳳凰、牡丹分別為獸族之長、百鳥之首和百花之王,意指身居高位、吉祥富貴。(洪耀輝提供)
李梅樹是精神導師
洪耀輝說,廟宇的雕刻工夫最重要的就是看神龕,神龕就是神明的房間,也是全廟的重心所在。祖師廟正殿神龕的雕飾金碧輝煌,令人嘆為觀止,尤其是花崗石柱撐起的大藻井,全由老檜木雕刻而成,以層層疊疊的八角型迴旋式,向上逐漸旋成圓形,增添了莊嚴、雄偉的氣派。
「三峽祖師廟全盛時期,有將近一百個師傅在工作。」提到李梅樹,洪耀輝的眼裡滿是敬重,他可說是另一位精神導師。「他要求很嚴格,但為人很寬厚,體諒我們收入微薄,還允許我們到其他廟宇兼差。」洪耀輝說,過去廟宇製作都是包工制,規定在一個時間內完成,只有三峽祖師廟是採取點工制,依工作時間計費,沒有完工期限壓力,可以慢慢琢磨,大家就在互相切磋中成長,才能創作出雕工細緻的作品。」
年輕時的洪耀輝在祖師廟工作的情形。(洪耀輝提供)
從廟宇到學術殿堂
李梅樹過世後,2001年三峽祖師廟管理委員會決定改以發包採購的方式重建,遣散原有的聘任匠師,洪耀輝在祖師廟顧問王慶臺教授的推薦下,任教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古蹟藝術修護學系,開啟了另一項木雕薪傳志業,並於2009年榮獲第一屆臺北傳統藝術藝師殊榮。2010年成為專任副教授級專業技術人員,隔年並獲「新北市傳統藝術藝師獎勵保存計畫」登錄為保存者。
「你看這個牛樟,以前沒那麼貴,現在有人拿去做藥材之後,就變成天價了!但我們還是買來給學生練習。」雖然學生不像當年的他們能吃苦,讓洪耀輝有些感嘆,但他還是滿懷希望。「現在學生很幸福,已經不是傳統的師徒制,我們老師都是十八般武藝無條件傳承,要怎麼運用發展,就看這一代年輕人了。」現實雖然有些許無奈,但洪耀輝仍很高興能夠教導學生,只要肯學,他都毫不保留,也希望這段藝教人生,能不負兩位先師的期許,為往後留下可貴的人才。
★教育新知不漏接!立即加入教育家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