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rning by doing!」引導孩子從做中學,是游雅慧推動英語教育的核心理念
聲音中蘊含滿滿的朝氣、隨時活力充沛的個性,這是彰化縣溪湖鎮湖東國小老師游雅慧給人的第一印象,也是「勁量電池」稱號的由來。
原本在國外念資訊的游雅慧,為了陪伴爸媽,放棄國外工作回到彰化,在偶然的機遇下踏入教職,沒想到卻開啟自己人生的另一扇窗,就此踏入湖東國小,陪伴學校孩子17個寒暑…。
營造學習英文的校內環境
回憶剛來到湖東國小時,全校大約有60幾個班。相較於都會地區豐富的英文學習環境,位處人口流失嚴重的小鄉鎮,湖東國小中年級學生每週只有一堂英文課、高年級學生也頂多一天兩堂。這樣的頻率難以建立學習成效,所以為了營造友善的英文學習環境,她與校內老師開始規劃各種活動,期待透過活動營造使用英文的機會,這樣的理念在校內行政單位的支持下逐一推行。例如:在聖誕節將聖誕活動結合英語闖關,在遊戲中複習英文,帶孩子做薑餅屋、彩繪餅乾等慶祝活動,藉由遊戲與獎勵,讓學生自然而然的使用課堂所學到的知識;母親節舉辦蛋糕裝飾、復活節辦理萬聖節活動、平時會帶全班到便利商店用英語購物、學生進教室要講英語通關密語等,她善用課餘時間,培訓各班英語小種子,在校園內增加英文對話的機會與環境。
她認為比起傳統的授課方式,她不需要刻意告訴孩子說:「你們先乖乖上課等一下才能玩遊戲。」而是直接把英語教學包裝成遊戲,例如:進教室前得先回答一個英文問題,學生以為是通關密語,實際上就像是課前測驗,英文課也自然而然變得有趣。
游雅慧老師(後排右一)化身巫婆,和學生一起進行萬聖節英語課程
籌組曲棍球隊學習體育英文
課餘時間,她更籌組曲棍球隊,讓對體育有興趣的孩子可以利用晨間時光接觸曲棍球、學習體育相關英文。學期剛開始,就已經陸續接到許多孩子主動上前詢問:「什麼時候可以開始練習?」
早年留學海外的游雅慧表示,曲棍球在西方國家是很普及的運動,在臺灣卻相對冷門,剛好學校鄰近兩所國中體育班都有曲棍球項目。六年前她擔任班導師時,班上一名孩子想考體育班,卻不知道什麼是曲棍球。於是,在輔導學生未來走向時,曾經接觸過曲棍球的游雅慧突發奇想,不如從班上開始籌組曲棍球隊,讓對於在教室內學習不太有熱忱的孩子,可以在運動場上找到重心。
組球隊前得先有球具,游雅慧萬沒想到,臺灣明明是製造曲棍球具有名的國家,但大多是外銷,在本地要找曲棍球球具卻不容易!她打了許多廠商電話被拒絕後,曲棍球協會得知她有意組隊,熱情贊助球棍,這才讓球隊得以順利組成。
球隊原本只有游雅慧班上的學生,後來連其他班級導師也把孩子託付給球隊照顧,最高紀錄全隊有將近50名孩子。當游雅慧一人忙不過來時,校內其他老師也會幫忙協助,鄰近國中曲棍球隊教練還會抽空指導。
「一個老師在教育過程中,能讓一個學生改變就足夠。」游雅慧表示,曲棍球雖然是冷門運動,但對孩子來講,卻有可能是出人頭地、改變自己的機會。曾經有一名體型壯碩的學生,只要上課必定打瞌睡,原本對運動也沒有太多興趣,加入球隊後,剛好球隊缺守門員,該名學生主動嘗試,結果第一場比賽時竟然發揮天生的敏銳度,讓前來義務支援的國中教練讚不絕口,之後更積極學習國中學長們的守門動作。回到學校後,班導師形容:「這孩子整個人都變了!」他在球場上受到非常大的鼓舞,也開始找回自信心。
長久以來兼任國教輔導團的游雅慧感受到,都會區國小本身資源雖多,然而類似湖東國小這種「不山不市」學校,既沒有都會優勢,也缺乏申請偏鄉補助資格,只要學校老師一起努力發揮創意,孩子們就會有滿滿的回饋,這讓游雅慧充滿動力,願意持續用這樣的熱情匯集更多善意的力量,帶給這個學校更多美好的發生。
游雅慧老師(左一)帶球隊參加102年度全國協會盃曲棍球錦標賽
★教育新知不漏接!立即加入教育家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