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到「離台灣最遠的地方」教書 曾婷帶馬祖玩戰地科學

▲楊煥世攝

馬祖高中教師曾婷,帶點叛逆的性格,認為「教書就要到台灣最遠的地方」。她逆著東北季風前行,到馬祖任教,一待就是6年。她融合在地文化與教育創新的元素,教化學,卻融入歷史、美術與行銷,和學生共同完成「卡蹓科學秀文創」展覽。

在馬祖,有群高中生考完學測後,忙的不是選填志願,或是衝刺指考。而是窩在實驗室裡頭,忙著為化學展做準備。有的學生用銅線、棉花棒接上電池,有的用美工刀切割貼紙做模板,也有的正備著食鹽水,要用電化學蝕刻,刻出屬於自己的軍牌圖樣,放進裝滿軍備用品的「新兵百寶箱」裡頭。

這些都是「卡蹓科學秀文創」的課程內容,由馬祖高中化學教師曾婷發想教案,串連跨科教師,帶著高三學生,用一學期的時間,從田野調查做起,再到策劃主題、製作展品、行銷推廣,凡是關乎展覽都由他們一手包辦。

叛逆性格,改變升學勝利組的教師人生

曾婷,今年30歲,許多反差都顯現在她身上。綁著馬尾的她,隨時露出燦爛微笑,雖在台北土生土長,但看來倒有幾分鄉村女孩的青澀模樣。她的腦袋瓜,又和乖順的外表不太一樣,在關鍵時刻,總充滿叛逆的因子。

在小學,她就因不滿暑假仍須回校參加能力測驗,隨意作答,就陰錯陽差進了放牛班。升國中的暑假,也因為「想看看漫畫店長什麼樣子」,被誤解成逃學的孩子,尚未入學,就被學校記了警告,成為「壞學生」。

這股反叛性格,更在曾婷決定踏上教職時,大大的影響她。當其他人都渴望留在大城市教書,她反倒認為「教書就要到台灣最遠的地方」。她大膽跨出舒適圈,一腳踏進馬祖,而且一待就是6年,至今仍未有離開的念頭。

在馬祖推教育創新保留消逝的文化

和曾婷一樣選擇留在馬祖的年輕教師並不多,「和我同批的老師有7個,現在包含我只剩兩人,另外一名老師是馬祖人」,曾婷娓娓道來馬祖的困境。位在台灣最北邊的馬祖,地處偏僻,少有老師願意到馬祖教書。而且交通不便,每天有不到10班飛機,卻有一半的時間因為霧太濃而不能起飛。若要坐船,也得忍受8小時的風浪搖晃。

馬祖也是全台唯一沒有大學的地方,學生畢業後大多到本島讀大學、工作,可能一去不回。青年人才流失,但曾婷見到近年的觀光熱潮,想到青年返鄉的新契機。她說,馬祖有戰地文化與自然環境,吸引愈來愈多的觀光客。曾婷發想「卡蹓科學秀文創」計畫,用文創行銷結合化學課,帶孩子們結合文化行銷家鄉,更鼓勵孩子們不忘返鄉歸巢。

用化學實驗秀戰地文創

隨著曾婷的腳步,走進3年忠班的展覽會場。進入會場前,每個人都必須彎下腰來,鑽進報紙球布置的坑道裡。坑道裡天昏地暗,不時傳來爆炸聲響,緊張氣氛彷彿置身戰地現場。一陣火花煙霧後,站哨的學生也卸下武裝,化身導覽員,介紹各式展區。他也邀請參展同學掃描QR Code,為粉絲團按讚,不僅線下展覽,也要線上交流。

酷炫展覽的背後,是師生在展前做盡功夫。為決定「戰地白雲」展覽主題,師生在策展前期,廣泛收集資料,也在課程外的時間,四處進行鄉野調查。走踏之中,看見馬祖在宗教民俗、閩東建築、釀酒工業、自然生態等等的在地特色,又經過討論,大夥才聚焦戰地文化,做為包裝,增添化學實驗展的另一風貌。

曾婷透過展覽,帶學生溫習高中3年來所學的化學知識與實驗原理,結合戰地文化的特別要素。像是,運用皂化反應,做成具有「枕戈待旦」浮雕字樣的手工肥皂;運用碳分子化學結構做為砲彈模型發想,串出巴克球;還有利用氧化還原作用,設計出藍曬圖明信片,都成為學生們得意的展覽品項。

但最受大家歡迎的,莫過於教室一角的坦克模型。學生們利用廢紙箱,拼裝成戰車造型,漆上迷彩圖樣與國旗。突發奇想,學生將巴克球黏上養樂多瓶,再塗上酒精,「咻!」用巴克球做成的砲彈,從彈道發射出去。

展覽過後,教室撤了佈景,一切回歸原樣,三年忠班的孩子,也在畢業後各自追逐人生的下一階段。逐漸熟悉小島生活的曾婷,把馬祖視為第二個家。她祝福孩子,也希望學生能一直記得,在這座島上,有個來自台北的老師,繼續用她的熱血教學深耕播種,不曾離開。

★教育新知不漏接!立即加入教育家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