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勢高工呂家清老師—用木工為孩子爭取翻轉人生的機會

呂家清老師(穿藍色襯衫者)與學生們合影

阿榮是新住民子弟,家境清寒,為了幫助家計,從小就必須跟著母親做資源回收,進入東勢高工也只能半工半讀。東勢高工實習輔導處呂家清老師發現阿榮其實對課業並無多大興趣,鼓勵他參與學校的「裝潢人才培育班」,接受培訓課程。升上高二後,白天就到業界跟師傅學習裝潢技能,晚上再趕回學校上課,在堅強毅力的支持下,如今的阿榮已經畢業,正式投入職場,每個月薪水超過5萬元。他時常打電話給呂家清老師,感謝老師當時的支持與勉勵,讓他的人生有了光明的希望。

給他魚,不如給釣竿——成立裝潢人才培育班

呂老師在偏鄉職業學校任教,長達數十年,接觸了無數學習成就低的孩子,心中便有了一份特別的悲憫情懷。「其實學習成就低並不代表學習能力差,有時候只是他們的才能不在讀書這一塊而已。所以面對這類的學生,我們需付出更多的心力來重建學生的自我價值與信心。」呂老師表示,給學生魚,不如給他一把釣竿,讓學生在求學期間能快樂學習,習得專業技能,並養成良好學習態度,將來進入職場才能發揮所長。

為了扶助學生就學與就業,在104學年度,東勢高工與「臺灣行動菩薩助學協會」攜手合作,成立了「發願成才—裝潢人力培育班」,主要針對進修部的學生。呂老師說,「會到進修部就讀的學生,絕大部份是學業成就或是經濟比較弱勢的,家裡需要他們幫忙打工賺錢,這個培育班開設的目的是期望所提出的課程最能符合學生及產業的需求,使人盡其才,並解決目前裝潢產業人才短缺的現象。」

關懷鼓勵,協助孩子翻轉人生

雖然這個計畫立意良好,但一開始的招生其實並不順利,主要是家長跟學生都有疑慮,尤其學生在實習期間,雖然每個月會由協會提供一些津貼,但依然不如在外頭打工所賺得的收入,對那些家境有困難的學生而言,不啻杯水車薪。這時呂老師只能以誠懇與善意說服他們,此時的辛苦耕耘,是為了將來有豐富的收穫,有付出才有所得。

除了必須犧牲打工時間,參與這個課程的同學也格外辛苦,因為他們的實習場所是各個工地,不可能在一個固定的地方,經常要到處轉移,光是交通問題就夠傷腦筋。白天在外奔波,晚上還要回學校上課,早上六點多出門,可能要深夜十一點才到家,對還不定性的年輕孩子而言,無疑是極大的考驗。找到願意花心血帶學徒的師傅也不容易,畢竟為了教徒弟,可能會影響自己賺錢的效益。另外,樂意提供給學生實習機會的裝潢公司也是少數,更何況還得侷限在臺中地區的範圍內。

面臨種種困難,呂老師從未想過要放棄,積極透過各種途徑爭取並協調,同時也溫暖鼓勵每一個孩子,當他們累的時候,快撐不下去的時候,適時扮演一股堅定相挺的力量。為了更瞭解班上每一個同學,呂老師總是在中午時間,陪他們一同吃飯,跟他們聊聊關於他們的家庭,以及在實習工作時,所遭遇到的各種問題。

曾經有一回,呂家清老師在過年期間,接到一個學生的電話,表達說他想退出,因為爸爸已經很久沒寄錢回家了,跟弟弟相依為命的他只能想辦法自己出去賺錢貼補家用。提起這段過往,呂老師仍然倍感心酸,忍不住哽咽,而這並不是他遇到的特例,有太多太多學生都有類似的窘境,所以他告訴自己,無論如何都要幫助這些小小年紀就吃盡苦頭的孩子們。最後這位同學在呂老師的勸導下,還是決定留下來,咬緊牙關熬過苦痛,為自己的人生努力爭取一次翻轉的機會。

堅持到底,懷抱感恩的心

   「我常常跟孩子說裝潢木工這行業很辛苦,但行業斷層很嚴重,只有堅持到底的人未來才能游刃有餘。」呂家清老師笑道,他總是期許孩子們現在當學徒,以後進入職場就是別人的師傅,再後來也許自己開公司,當老闆。到了那時候,他希望每個同學都能懷抱感恩的心,記起自己在當學徒實習時有多辛苦,而能夠參與這個課程計畫又是受到多少人的幫忙,所以等自己有能力時,務必提攜後進,栽培新血。如此一代傳一代,將薪火傳遞下去,這個社會才會更美好。

呂家清老師榮獲107年師鐸獎

呂家清老師指導學生們進行木工裝潢

★教育新知不漏接!立即加入教育家部落格★